[发明专利]制备蛋白多肽类载药微球的新SEDS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451.X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2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康云清;尹光福;杨畅;魏延;姚亚东;黄忠兵;廖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A61K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7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蛋白 多肽 类载药微球 seds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制备蛋白多肽类 载药微球。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已成功应用于制备高分子 聚合物微球,该技术在聚合物载体领域中的应用受到研究者普遍关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 临界流体作为抗溶剂,吸收溶液中的有机溶剂,降低有机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使溶质过 饱和而沉积析出形成颗粒。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 液技术(Solution-enhanced dispers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s,SEDS),将同轴二流式 喷嘴应用于SAS过程以使溶液充分雾化,增加传质效果,从而获得更高的溶液过饱和速率与结 晶沉淀速率以制备更为细小的颗粒。SEDS法广泛应用到制备各种药物载体微球。在制备过程 中,将有机溶液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分别经同轴二流式喷嘴喷出后,二氧化碳在极短的时 间内萃取有机溶剂,使得药物和载体聚合物过饱和结晶析出,使得聚合物包埋药物获得亚微 米的载药微球。
在这种传统SEDS中,通常是将药物和聚合物同时溶于有机溶剂,这些药物一般都是脂溶 性小分子药物,溶于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对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影响较小。然而,对于大分子 药物,比如蛋白、多肽类药物,各种基因工程重组生长因子等等大多属于水溶性的,难以溶 于有机溶剂,且有机溶剂对这类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具有较大影响。
因此,将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分开,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新途径,新方法。
本实验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细微粒子装置上,将聚合物有机溶液管道和蛋白多肽类水溶 液管道分开,采用同轴三流式喷嘴,大大降低有机溶剂与蛋白多肽类生物活性分子之间的接 触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活性分子的活性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蛋白多肽类的药物载体新SEDS方法,解决传统S EDS 方法不能制备蛋白多肽类药物领域所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具体方法的步骤如下:
连续式抗溶剂过程可描述如下:钢瓶中的CO2经制冷系统液化,由高压柱塞泵加压, 管路中的恒温水浴升温后,由同轴喷嘴的外侧管道泵入高压釜中,待釜内达到要求的压力, 维持CO2泵入速率,开启放气阀以一定速率放气,以保持釜内压力恒定;达到实验温度后, 溶有聚合物的有机溶液由高效液相色谱(HPLC)泵经釜顶喷嘴中管道泵入高压釜,调节高压釜 外部干燥箱及管路水浴温度,控制釜内温度,调节放气阀,维持釜内压力。溶有聚合物的有 机溶液由高效液相色谱(HPLC)泵经釜顶喷嘴中管道泵入高压釜;溶有蛋白多肽类的水溶液由 另一高效液相色谱(HPLC)泵经釜顶喷嘴内管道泵入高压釜。结束泵样后,维持压力及温度不 变,继续用CO2干燥一定时间后,缓慢卸压,待釜内压力降为常压时,取出样品。在这个新 的SEDS方法中,CO2的管道上,还要加入改性剂,以改变二氧化碳的非极性,以利于二氧 化碳对水溶液的相溶性,使活性因子药物能快速过饱和。因此,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 上增加一个高效液相色谱(HPLC)泵用于输送乙醇溶液。
本发明的用途: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蛋白多肽类载药微球,在传统SEDS法的二流式管 道设计基础上,改变溶液输送管道,增加相应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降低有机溶剂和蛋白多 肽类活性分子的接触时间,最大限度保持生物活性药物的生物学功能,制备载蛋白多肽类药 物微球。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过程温和,对环境无污染,且解决了蛋白多肽类生物药物无法利用超 临界流体SEDS法二流式载入缓释微球的局限,而且大大扩展了SEDS方法制备药物微粒的 应用范围。
本改装设计的新SEDS方法示意图,如附图所示。
附图表说明
图1.传统的SEDS方法装置示意图;
图2.新的SEDS方法装置示意图;
图3.喷嘴的新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喷嘴内径设计
内径大小(即喷嘴内径)设为100μm,中管道内径大小(喷嘴中径)在150μm,外侧 管道(即堵头内径)内径大小在8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治疗肝炎的中西药组合物
- 下一篇:移动式小菜蛾成虫电击捕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