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酶法处理果肉(渣)回收柑橘汁的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561.6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功;吴厚玖;张其圣;王华;余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06 | 分类号: | A23L2/06;A23L2/84;A23L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果肉 回收 柑橘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以柑橘榨汁后果肉(渣)为处理对象,应用酶法处理,回收柑橘汁,从而提高柑橘汁产出率,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柑橘栽培历史有文献记载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中国是柑橘重要起源地之一,资源丰富。2007年栽培面积达191万公顷,产量达到2059万吨,中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柑橘加工业滞后,橙汁多依赖进口,主要是因为国内柑橘汁加工业加工技术落后和原料果实加工适应性差,导致果汁产出率低等问题,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高柑橘的出汁率是柑橘加工企业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柑橘榨汁后,果肉渣中夹带大量的果汁,如直接丢弃,会造成大量的果汁浪费,但如果直接水洗,果肉渣许多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洗脱,而且果汁得率较低,耗水量大,浓缩成本高。而利用微生物法(产高活力的纤维素酶的菌株和产高活力果胶酶的菌株)降解果渣,增加了微生物培养等过程,过程繁琐,品质难保证一致性,成本高,工业化困难。而国内专利尚未有报道对柑橘榨汁后果肉渣的处理,国外专利也较少。国外专利相关“柑橘果肉渣果汁”(CA2550488)是将果肉渣收集后,直接压榨,所得果汁经脱苦后,用作调配其他果汁,该方法榨汁得率不高,能耗大,成本高。
本专利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果肉(渣)经酶处理后,再经压榨、杀菌、脱苦、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橙汁,其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性高,风味色泽较好,可直接添加于柑橘浓缩汁或还原后用于调配其他果汁。本发明可有效回收利用果肉(渣)中所含的橙汁,提高柑橘汁产出率,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利用酶法处理果肉(渣)回收柑橘汁,提高果汁产出率的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步骤来实现:
1、复合酶制剂制取
该复合酶制剂主要由果胶复合酶、纤维素酶及脱苦酶按1∶1∶1(质量分数)组成。
2、果肉(渣)酶处理工艺
柑橘榨汁后,得到从精制机、离心机和旋分器排出的果肉(渣),以及将柑橘皮肉渣中的柑橘皮和种籽剔除后,得到的果肉(渣),将果肉(渣)与水按1:1~1:2.5的比例混匀后,加50ppm~1000ppm的复合酶制剂,充分搅拌后置于30℃~50℃条件下放置30min~150min。
3、浓缩汁制备及应用
将上述处理后的渣水混合物经压榨和过滤后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20°Brix以上后即得浓缩汁,所得浓缩汁可添加至柑橘浓缩汁或还原后调配其他果汁。
本发明利用酶法处理果肉(渣),操作过程简单,能耗低,既能有效地防止果渣污染环境,又可较大幅度提高柑橘出汁率,实现果实的资源化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柑橘榨汁后,得到从精制机、离心机和旋分器排出的果肉(渣),或将皮肉渣中的柑橘皮和种子剔除,得到的果肉(渣),称取果肉(渣)1000g,加温水1000mL,加复合酶制剂(果胶复合酶:纤维素酶:脱苦酶=1:1:1)0.05g,充分搅拌,置于30℃下反应60min,压榨后可得可溶性固形物6.5°Brix的果肉(渣)果汁1150mL,经杀菌、脱苦、浓缩可得30°Brix的浓缩汁235mL。
实施例2:
将柑橘榨汁后,得到从精制机、离心机和旋分器排出的果肉(渣),或将皮肉渣中的柑橘皮和种子剔除,得到的果肉(渣),称取果肉(渣)1000g,加温水2000mL,加复合酶制剂(果胶复合酶:纤维素酶:脱苦酶=1:1:1)1g,充分搅拌,置于40℃下反应150min,压榨后可得可溶性固形物5.0°Brix的果肉(渣)果汁2250mL,经杀菌、脱苦、浓缩可得30°Brix的浓缩汁320mL。
实施例3:
将柑橘榨汁后,得到从精制机、离心机和旋分器排出的果肉(渣),或将皮肉渣中的柑橘皮和种子剔除,得到的果肉(渣),称取果肉(渣)1000g,加温水1500mL,加复合酶制剂(果胶复合酶:纤维素酶:脱苦酶=1:1:1)0.1g,充分搅拌,置于45℃下反应120min,压榨后可得可溶性固形物6.8°Brix的果肉(渣)果汁1680mL,经杀菌、脱苦、浓缩可得30°Brix的浓缩汁30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未经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5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