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低温蒸馏、精馏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633.7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伍运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运洪 |
主分类号: | B01D3/38 | 分类号: | B01D3/3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44007四川省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低温 蒸馏 精馏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工艺,属于化学工程领域。该工艺对所有具有挥发性 质(包括挥发性很小的物质)的物料都能实现蒸馏、精馏过程,特别适合热敏 性、难挥发性物料的分离,本发明为一种分离方法,属于化学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一杯水放在湿度不大的空气中水会慢慢的挥发,这是水的表面 存在一个饱和蒸气压,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水蒸气的饱和浓度,该压力大于空气 中水蒸气的分压,因此水的表面水蒸气浓度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浓度,该浓度 差的存在使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这种过程叫做挥发过程,该过程理论上能够 实现蒸馏的目的,但挥发速度很慢,难以实现工业化。
现阶段的一般的蒸馏过程是将物料加热到沸点,使物料的饱和蒸气压大于 环境压力,该过程的动力是通过液体表面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的。这类 的蒸馏、精馏工艺(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闪蒸等),是通过加热、减压等 手段使物料的饱和蒸气压大于蒸馏的环境压力来实现的,也就是必须达到物料 的沸点,蒸馏、精馏过程才能够实现。对于一些高沸点热敏性物质来说,高温 会导致物料的分解,而减压设备减压能力也有一定的极限。而分子蒸馏技术是 在高真空条件下,利用尽量缩短液态物料蒸发表面与冷凝表面之间的距离,增 加蒸发表面与冷凝表面之间的压力差,从而实现蒸馏过程,原理和普通蒸馏一 样,该技术需要极高的真空度,设备复杂,处理能力小,因此生产成本高且不 能实现精馏过程。因此现阶段普遍使用的一般的蒸馏工艺很难将这类物料分离 出来或者生产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各种压力、低温下实现物质分离的蒸馏、精 馏工艺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现的:一种常压低温蒸馏、精馏工艺,其特征是:使 用气体载体,将待分离的物料和气体载体加温,保持气体载体与物料接触;气 体载体与物料之间有相对流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一种气体载体,将液体表面的挥发性 物质的蒸气带走,由于该载气中不含或者含有少量液体中所含的挥发性物质, 液体表面的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大于气体载体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挥发性物质 会很快的扩散到流动的气体载体中,而且由于气体载体的流动能很快的将液体 表面的挥发性物质带走,该过程使液体表面挥发性物质的挥发速度加快很多, 从而实现液体、固体原料的蒸馏、精馏过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工艺不需要 通过减压过程,从而达到或超过减压蒸馏的效果。因此,该发明能在各种压力、 低温下实现物质的蒸馏、精馏过程,该发明能够实现减压蒸馏也无法蒸馏物质 的蒸馏过程,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分子蒸馏的效果,可实现 精馏操作,而生产成本却很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取乳酸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取乳酸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取维生素E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利用本发明对乳酸进行蒸馏过程。
乳酸是典型的难挥发性的热敏性物质,饱和蒸气压低,沸点122℃(1.8 千帕,14毫米汞柱),82-85℃(66.6-133帕,0.5-1毫米汞柱),但蒸馏温度 130℃以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分解。目前常用的发酵法生产乳酸的提取纯化工艺 有:钙盐、锌盐结晶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溶剂萃取法等,但这些提取 工艺存在劳动强度大,设备投资高,提取损耗大,成品质量低等缺点。通过蒸 馏工艺能使产品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乳酸的饱和蒸气压很低,且在高 温下容易分解,目前常压下无法实现乳酸的蒸馏,只有在高真空条件下,使沸 点降至乳酸分解点以下,才能实现乳酸的蒸馏。但这对减压设备的要求很高, 生产成本高。分子蒸馏常用于乳酸纯化,但设备复杂,设备费用高,且对原料 的纯度要求高。本发明不需要减压设备,能在低温、任何压力下就能实现乳酸 的蒸馏,且生产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运洪,未经伍运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