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935.4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超;许海全;陈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C07C31/08;C07C29/80;A23K1/0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四川省成都市一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薯类 乙醇 常温 水解 发酵 分离 方法 | ||
1、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
第一步鲜薯与薯干粉进行介观活化处理:在这一步中,运用粉体分子团簇能量结构改进技术对其增能活化;
第二步反应水的介观活化处理:在这一步中,运用液体分子团簇能量结构改进技术对其增能活化处理;
第三步薯浆的预处理:以1:2至1:4的固液比形成薯浆,常温下用臭氧对其进行杀菌并加入水解生化催化制剂,实现薯浆的低粘度状态;
第四步常温同步水解发酵主发酵处理:常温下加入复合水解酶与酵母,通过水解发酵动态平衡保持薯浆的低粘度状态,最终反应生成大于10%乙醇含量的酒醪;
第五步常温酒醪液固分离处理:将主发酵获得的酒醪在常温下采用板框式机械分离方法分出醪液与醪渣,醪液直接进入粗馏与精馏,醪渣直接进入后处理;
第六步醪渣后处理:对醪渣进行酒液提取处理,其酒液进入粗馏精馏系统;酒渣经干燥过程作饲料原料;
第七步精馏过程:对酒液进行粗馏精馏,形成乙醇含量95%的产品,所产生的釜底液80%以上回用,其余的处理后排放。
2、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鲜薯与薯干以及反应水进行活化处理;
3、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并以1:2至1:4的固液比例形成薯浆薯浆的预处理在常温(25℃至35℃)下进行,直接加入用臭氧进行杀菌并水解生化酶与制剂,形成低粘度状态,从而进入主发酵;
4、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进入主发酵过程后,再加入复合水解酶与酵母,发酵在常温(28℃至33℃)下进行,保持低粘度状态,最后生成的乙醇浓度大于10%;
5、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主发酵后生成的大于10%乙醇含量的酒醪在常温下采用机械板框压滤分离技术直接分离成醪液与醪渣;其醪渣含水控制在60%以下。其醪液的悬浮物(SS)控制在500mg/L以下进入粗馏精馏过程;
6、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对醪渣进行酒液提取分离,形成酒液与酒渣:其酒渣可作饲料骨料;其酒液的悬浮物(SS)控制在500mg/L以下进入粗馏精馏过程;
7、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发酵过程是一个低粘度工艺过程,其搅拌耗能控制在每十立方米薯浆总耗能50度电耗之内;其酸碱度为PH3.0至PH6.0;
8、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所述的粉体分子团簇能量结构改进技术是用机械磨浆与磨粉技术将鲜薯与薯干在常温下进行粉碎,使其颗粒达到80目以上;
9、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所述的液体分子团簇能量改进技术是液体在常温下通过5000至8000高斯的梯度磁场,使其溶氧能力提高30%以上;
10、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整个过程的热量在一个循环系统内进行,包括精馏与粗馏过程的热交换,余热对发酵系统的温度控制,余热对干燥系统的热供应;
11、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薯类乙醇常温水解发酵分离方法在于:整个过程的水量是一个循环系统内进行,包括80%以上的釜底液回用以及冷却水的回用。鲜水补充在实际水解主发酵首次用水20%之内,釜底液循环用水后20%的高浓度有机水可作能源化或直接饲养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9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
- 下一篇:一种促进树干毕赤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产乙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