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八轴机车牵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9032.8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军;计强;黄志辉;李刚;姚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G5/02 | 分类号: | B61G5/02;B61G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牵引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道机车车辆,尤其是机车牵引传递机构装置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机车牵引功率的提高,八轴机车作为一种牵引方式,可在避免双机重联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牵引能力。先进的八轴机车一般采用BOB0-BOB0轴式,即每台机车有前后两台转向架,每台转向架由两个B0式转向架组成。八轴机车在俄罗斯应用广泛,到目前为至,Э∏100客运机车单节功率9600kw,最高速度可达200km/h。由于转向架结构复杂,能满足牵引力传递和整车动力学要求的装引装置成为设计难点。若采用传统的牵引装置,又很难满足紧凑的空间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八轴机车牵引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使之兼具传统的单杆牵引装置结构简单和BOB0-BOB0轴式结构整车的动力学性能稳定的特点。且布置合理,不产生运动干涉,在保证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时减小轴重转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
八轴机车牵引装置,采用BOB0-BOB0轴式,即每台机车有前后两台转向架,每台转向架由两个B0式转向架组成,牵引座固定在车体之下,牵引座具有一组单牵引杆和一组双牵引杆与机车上两个转向架端梁相连;所述牵引座结构底面有三个吊耳,通过球关节分别与牵引杆连接,所述单牵引杆连接左转向架端梁,双牵引杆连接右转向架端梁。
采用如上的设计后,本发明装置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在转向架空间紧凑简单的前提下,布置合理,不产生运动干涉。改造了成熟的单杆牵引技术,每台B0式转向架端梁和车体通过与水平面成7°角斜牵引杆传递牵引力。牵引装置不约束构架除纵向以外其它的自由度,保证了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另外牵引力直接由构架传递到车体,不经过中间构架,有利于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并提高了构架强度安全性能。斜置牵引杆相比水平布置牵引杆能减小机车轴重转移,能够提高机车的起动牵引力。该设计空间结构布置合理,能够满足转向架紧凑的空间要求,另外转动关节数量少便于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八轴机车牵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牵引座的结构图。图(2c)为图2(b)左视图,图(2a)为图(2b)仰视图。
图3单牵引杆部装配图,图(3b)为图(3a)俯视图。
图4双牵引杆部装配图。图(4b)为图(4a)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整体采用BOB0-BOB0轴式,即每台机车有前后两台转向架,每台转向架由两个B0式转向架组成。结合图1和2可看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实施方式。图中1-转向构架;2-车体;3-中间构架;4-牵引座;5-单牵引杆;6-双牵引杆。牵引座4固定在车体2之下,牵引座4具有一组单牵引杆5和一组双牵引杆6分别与机车上两个转向架端梁7和8相连,牵引力直接从构架端梁传递到车体上,不经过中间构架。牵引座4结构底面有三个吊耳9、10、11,通过球关节分别与牵引杆连接,可实现牵引杆较大的点头角位移和摇头角位移。
单牵引杆结构如附图3、图中,5为单牵引杆,10为牵引座中间吊耳,12为球关节轴承,13为橡胶套,14为牵引销。单牵引杆5通过球关节12与牵引座中间吊耳连接,另一端通过橡胶套13与牵引销14连接,牵引销14固定在构架端梁7上。
双牵引杆结构如附图4,图中,6和6‘为牵引杆,9和11为牵引座两侧吊耳,15为双杆套筒,16为牵引销,17橡胶套,18和19为球关节轴承。牵引杆6和6‘一端分别与牵引座两侧吊耳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球轴承18和19与双杆套筒15连接。双杆套筒15通过橡胶套17与牵引销16连接,牵引销16固定在构架端梁8上。
双杆侧由双牵引杆和双杆套筒组成,通过球关节连接,双牵引杆结构为一平行四边行机构,球关节注油转动灵活。牵引杆与端梁通过牵引销与牵引套筒方式传递牵引力,牵引销固定在构架端梁上,与套筒接合部位有橡胶套,可以缓冲冲击力并隔离转向架高频纵向振动。所述单牵引杆的轴心线和双牵引杆的轴心线均与水平面(地面)构成7°夹角。(图2b中α和α′角,),有利于减小机车轴重转移。
以上的结构布置方式,牵引杆可以通过关节产生角位移,很容易适应构架除纵向以外的自由运动。通过构架端梁与车体连接的方式点用空间小,相比构架横梁连接方式,可以避开牵引电机带来空间紧张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机动车或助力车的塑料件
- 下一篇:一种手绘墙纸画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