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9091.5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进忠;刘厚明;陈炳炎;陈晓青;毛益林;王秀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F222/06 | 分类号: | C08F222/06;C08F220/06;C08F228/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原生 次生 矿泥 分散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丙烯磺酸钠、顺丁烯二酸酐和丙烯酸三种单体,其中丙烯磺酸钠占单体总量的5~20%,顺丁烯二酸酐占单体总量的40~65%,丙烯酸占单体总量的25~45%;并经下述步骤处理:
a、首先分别配制好浓度为15~25%的丙烯磺酸钠水溶液、浓度为50~70%丙烯酸水溶液,和相当于单体总量3~10%的且浓度为10~30%的过硫酸铵水溶液;
b、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相当于单体总量80~150%的水,开动搅拌,并通夹套蒸汽加热,同时加入全部的顺丁烯二酸酐、相当于单体总量2~5%的分子量调节剂异丙醇和相当于单体总量2~10%的巯基乙酸;
c、温度达到82℃后,开始加入过硫酸铵水溶液,稍后开始同时加入丙烯磺酸钠水溶液和丙烯酸水溶液,并关掉蒸汽加热;
d、控制单体丙烯磺酸钠水溶液和丙烯酸水溶液的加入速度,使聚合反应釜内的反应温度保持在82~88℃,单体在2~2.5h内加完;
e、单体丙烯磺酸钠水溶液和丙烯酸水溶液加完后,继续加入过硫酸铵水溶液10~20分钟;
f、保温反应1h,通入冷却水降温至45℃以下,放入中和反应釜,开始加入31%的工业烧碱进行中和,通冷却水的同时控制烧碱的加入速度,使釜内温度保持低于50℃,至pH值等于6~8,中和完成,降温至35℃以下出料得到矿泥分散剂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过硫酸铵水溶液为匀速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步骤中,出料后的矿泥分散剂成品还经包装、取样送化验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磺酸钠为工业一级品含量≥95%,顺丁烯二酸酐为工业一级品含量≥99.0%,丙烯酸为工业聚合级含量≥9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丙醇的工业级含量≥9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反应釜为1~3M3的不锈钢反应釜或搪玻璃反应釜,内设置通冷却水的不锈钢盘管和通蒸汽加热的夹套;反应釜盖上安装有快开式手孔,同时装配列管式不锈钢冷凝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反应釜为1~3M3的不锈钢反应釜或搪玻璃 反应釜,内设置通冷却水的夹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原生及次生矿泥的矿泥分散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泥分散剂成品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为:含固量30~40%,pH=6~8,单体转化率≥99.5%,相对分子量1000~4000,钙螯合值≥750mgCaCO3/g,对二氧化锰粉的分散力值≥820mgMnO2/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0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