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吸式制冷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9286.X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钟世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道仓;钟世友;李东林 |
主分类号: | F25B25/02 | 分类号: | F25B25/02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杜应龙 |
地址: | 51802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吸式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到一种制冷(热)系统,特别是一种压缩式制冷(热)与吸收式制冷(热)相结合的制冷(热)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的制冷(热)机原理是利用工质被反复汽化,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达到制冷(热)的目的,要使工质进行物态转变,通常有两种方式,例如对液态工质用热源加热,使其产生具有一定质量分数的气体,例如被加热的氨液变成氨气,另一种是对工质加压,获得具有一定压力的液态工质,例如用压缩机对制冷剂加压,然后将具有高压的工质置入低压环境中,使其从液态蒸发汽化。众所周知,后者是公知的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而前者为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压缩式制冷虽然能达到制冷的目的,但工作时为使制冷剂液化,冷凝器工作压力很高,这就使压缩机能耗很大,耗能量与制冷量相比,仅为1∶3,即制冷系数为3。而吸收式制冷机需要设置高温或中温热源,同样需消耗大量的电能,能耗比仍然很高。因此降低公知技术的能源消耗,是从事这一项工作的人们所孜孜追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公知技术的缺点,不设置高温或中温热源,并能降低制冷剂蒸气液化压强的压吸式制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为: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使用多种工质对包括氨水溶液或溴化锂溶液,
包括
制冷回路,该回路设有压气机或与辅助装置共同作用输送制冷剂蒸气,压气机的进气端与一个蒸发器相连,其出气端与一个吸收器相连,蒸发器中的浓工质溶液在压力降到低于规定值时蒸发为蒸气,吸收器在压力升高到规定值时将蒸气溶于稀工质对中形成浓溶液,通过至少两条回路连接吸收器与蒸发器形成循环,第一回路接有水泵将蒸发器中的稀工质对经热交换器抽回吸收器,第二回路依靠吸收器与蒸发器之间形成的压差将浓溶液可控制流量的从吸收器流向蒸发器,并隔着管壁流经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方案包括,所述的辅助装置输送制冷剂蒸气,辅助装置为一个引射器,所述引射器为一个射流元件。
采用上述方案,吸取了压缩式制冷中不需要高温或中温热源的优点,又吸收了吸收式制冷蒸气液化压强低的优点,减少了两种制冷方式中的不必要部件,减少了能源的损耗,仍能很好地完成制冷工作,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压吸式制冷系统实例例1系统图;
图2为压吸式制冷系统实施例2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系统图中,包括压气机1,本实施例仅使用压气机输送,而没有使用辅助装置共同输送制冷剂蒸气,压气机1的进气端与蒸发器2相接,压气机的出气端与一个吸收器3相接,如方案所述,蒸发器2和吸收器3之间至少有两条回路互相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本实施例的制冷剂为氨水,第一条回路接有水泵4,水泵4的进水端与蒸发器2相接,其进水端一直插入蒸发器2的下端稀溶液处,水泵的输出端与一个热交换器5相接,热交换器的出端通过管道6一直伸入吸收器3的上腔,并设有淋浴喷头7,另一条回路通过与吸收器相连的管道8与一个进入热交换器5的螺旋管9相接,螺旋管的另一端出热交换器5后与一个节流阀10相接,所述的节流阀为控制流量的装置,节流阀10的另一端的管道进入蒸发器2的上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在压气机1和水泵4的共同作用下,蒸发器2的压强降低,当蒸发器中的压强降低到低于工质对温度、浓度相对应的压强时,工质对中的低沸点工质(制冷剂)沸腾气化变为蒸气,被压气机1压送到吸收器3,与此同时,水泵4将蒸发器2中没变成蒸气的稀工质对溶液经管路,热交换器5抽送到吸收器3中,在压气机1,水泵4的共同作用下,吸收器3中的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大于温度,浓度相对应的压强时,稀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变为浓溶液;由于吸收器3中的压强大于蒸发器2中的压强,在压差的作用下,吸收器3中的浓溶液经管路,隔着管壁在热交换器5中进行热交换后并经调节阀10控制流量进入蒸发器2中,由于蒸发器2中的压强极低,浓溶液再次沸腾气化变为蒸气,蒸气被压气机送走,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
本系统的热循环包括,蒸发器2由于气化使温度降低,并经水泵4抽送到热交换器5的容腔内,而吸收器3由于制冷剂蒸气液化而放出热,带热的浓溶液从吸收器3在压差作用下进入热交换器5中,隔着管壁将所带的热量用来加热在容腔内的稀溶液,让浓溶液温度降低,稀溶液温度升高,更有利于吸收过程和蒸发过程的发生。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道仓;钟世友;李东林,未经穆道仓;钟世友;李东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2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