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TCC技术的带状线式铁氧体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9359.5 | 申请日: | 200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苏桦;张怀武;杨许文;唐晓莉;薛钢;贾利军;荆玉兰;钟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19 | 分类号: | H01P1/19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tcc 技术 带状线 铁氧体 移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通讯器件技术领域,涉及LTCC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带状线式铁 氧体移相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PIN二极管、MMIC等形式的移相器,铁氧体移相器在插入损耗以及平均功率方 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常见的铁氧体移相器从结构上区分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采用在波 导内加载铁氧体空心矩形棒的形式;其二是采用在铁氧体基片上印刷微带线的结构形式。前 一种结构中由于波导尺寸参数要由传输电磁波的波长来确定,很难压缩,导致移相器的体积 和重量都较大。而后一种结构形式中虽然铁氧体基片和微带部分的体积和重量不大,但为了 磁化铁氧体基片需要额外附加磁化电路和磁路,也导致了整个微带铁氧体移相器体积偏大。 此外,微带型铁氧体移相器在移相度和插损方面的性能也较差。因此,如何在缩小铁氧体移 相器的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其良好的移相性能,成为当前铁氧体移相器发展所面临 的一大技术难题。
近年来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开发具有创新设计的叠层铁氧体移 相器创造了条件。LTCC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多层陶瓷技术,不仅可将传统陶瓷器件结构从 原先的一维扩充到三维,而且LTCC技术多层化过程中采用了流延和通孔技术,除了方便于 加工生产以外,还可提供比常规基板材料更好的层厚控制,得到嵌入元素值上更紧的公差, 因而有望在兼顾铁氧体移相器小型化和高性能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虽然LTCC技术在片式电感、电容、滤波器等无源器件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铁氧体移相器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其工作时铁氧体还需进行预磁化,小型化较为困难。 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关于小型化LTCC叠层结构铁氧体移相器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叠层带状线式铁氧体移相器,该铁氧体移相器在兼顾 常规铁氧体移相器在插入损耗以及平均功率方面的优异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缩小铁氧体移 相器的体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LTCC技术的带状线式铁氧体移相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上下两层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两层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之间夹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磁化 电流导线6和一条移相用弯曲式微带线,磁化电流导线6平行于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的长边; 所述移相用弯曲式微带线由特性阻抗相等的三段微带线构成,两段相互平行的直线式微带线 3的中间串接U型折叠弯曲式微带线5;所述两条磁化电流导线6与移相用弯曲式微带线的 直线式微带线3相互平行并保持4倍以上直线式微带线3微带线宽的间距。
上下两层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所述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的宽度大于所述所矩形陶 瓷介质基片4的宽度;两层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之间夹有所述两层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 宽度方向上超过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的两边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封闭的旋磁铁氧体环带状磁 回路;所述上下两层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的外表面的中间环带部分镀有银电极2,形成移 相器的带状线地电极。
所述上下两层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为单张LTCC流延陶瓷介电膜片或多张LTCC流延陶 瓷介电膜片叠片而成。
所述上下两层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采用多张LTCC流延旋磁铁氧体膜片叠片而成。
所述磁化电流导线6和移相用弯曲式微带线采用LTCC印刷工艺印制在任一层矩形陶瓷 介质基片4表面,材料为金属银。
上述方案所述的基于LTCC技术的带状线式铁氧体移相器,为了便于引出电极,可在所 述上层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和上层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与移相用弯曲式微带线的两段直线 式微带线3的两端对应的地方开有缺口,以漏出两段直线式微带线3的两端;所述两段直线 式微带线3的两端上方的缺口部分镀有银电极,作为移相器微波馈电信号的输入、输出端的 端电极;所述上层矩形旋磁铁氧体基片1和上层矩形陶瓷介质基片4与磁化电流导线6的两 端对应的地方开有缺口,以漏出磁化电流导线6的两端;所述两条磁化电流导线6的两端上 方部分镀有银电极,作为移相器两股对称磁化电流的输入、输出端的端电极。
上述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
(1)、所述移项用弯曲式微带线的宽度应确保其特性阻抗为50Ω,其中U型折叠弯曲式 微带线5由若干相同的四分之一波长线弯曲连接而成,且直线式微带线3的长度也大于四分 之一波长。
(2)、磁化电流导线6的线宽没有特别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