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棉纤维素纤维开松油剂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0173.1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范小敏;余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3/463;D06M11/13;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海燕;夏杰军 |
地址: | 61003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纤维 纤维 松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棉纤维素纤维纺前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棉纤维素 纤维纺前开松处理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棉纤维素纤维是天然植物纤维中的一类,是以苎麻、亚麻、桑皮等 纤维为代表的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素结构不同的是,它们除纤维中心部 位含有纤维素成分外,而在纤维外围还包覆着相当数量的果胶、半纤维素 和木质素等被称作胶质的成分。这些成分对其纤维纺织成产品,具有极其 不利的影响,必须加以除去,而该过程则被称为脱胶。但现有的脱胶技术 尚不能将这些胶质完全脱去,还残留少量胶质,而残存胶质除影响纤维的 硬度和手感外,还对纤维的纺前开松、梳理加工,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 对非棉纤维素纤维纺纱前,都必须采用开松油剂,进行纺前处理,增加纤 维柔软平滑度和临时包覆残存胶质,减少纤维粘并现象,降低废丝率,最 终满足非棉纤维素纤维的开松、梳理性能要求。
当前,该类纤维所采用的开松油剂品种较多,它们基本上是以各类动 物油、植物油或部分合成油脂为主,再结合一定用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 配制而成。这里,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专利号为 ZL200310111162.4的发明专利。但是该专利产品中的有效成分没有交联功 能,产品的表面张力降低程度不够。另外,该系列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的抗 静电能力不够理想。并在其中最优异配方中的相当多的有效成分(例如: 该产品中效力最高的氨基硅油)都进入了纤维内部。由此,造成产品利用 率和产品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是针对现有非棉纤维素纤维开松油剂存在的不足,专门 研发的非棉纤维素纤维纺前开松处理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非棉纤维素纤维新型开松油剂,其特征是该开松油剂由 柔软平滑剂,抗静电剂,PH值调节交联剂和水组成。
其中柔软平滑剂是羟基硅油乳液5-15份,抗静电剂是十八烷基二甲 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3-10份,PH值调节交联剂是氯化铵2-6份,水70-90 份组成,其份数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油剂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10份柔软平滑剂 羟基硅油乳液、6份抗静电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和40份水, 加入到一容器中。另外,再将4份PH值调节交联剂氯化铵,溶解于40 份水。再在室温条件下将两容器中的混合物混在一起轻微搅拌,即得到所 需产品。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将一定量的非棉纤维素纤维,以1∶(8-12)浴 比和30-40g/L的油剂用量,浸泡50-60℃×20-30min。取出烘干或凉干 即可进行下一步开松加工工艺。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针对非棉纤维素纤维的纺前开松、梳理的效果优异。仅需少 量该开松油剂,便能达到良好开松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新开松油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该方法不采用任何专 用设备,在室温条件下,仅用几个一定大小的容器便可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 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首先将羟基硅油10份,抗静电剂6份,水40份加入到一定容量的容 器,室温搅拌数分钟。另将氯化铵4份,溶于水40份。再转入上述容器 中,搅拌数分钟,即可。(这里份为重量单位)
实施例2
将羟基硅油5份,抗静电剂3份,水35份加入到一定容量的容器, 室温搅拌数分钟。另将氯化铵2份,溶于水35份。再转入上述容器中, 搅拌数分钟,即可。(这里份为重量单位)
实施例3
将羟基硅油15份,抗静电剂10份,水45份加入到一定容量的容器, 室温搅拌数分钟。另将氯化铵6份,溶于水45份。再转入上述容器中, 搅拌数分钟,即可。(这里份为重量单位)
实施例4
将羟基硅油15份,抗静电剂3份,水45份加入到一定容量的容器, 室温搅拌数分钟。另将氯化铵5份,溶于水40份。再转入上述容器中, 搅拌数分钟,即可。(这里份为重量单位)
实施例5
将羟基硅油12份,抗静电剂8份,水35份加入到一定容量的容器, 室温搅拌数分钟。另将氯化铵6份,溶于水40份。再转入上述容器中, 搅拌数分钟,即可。(这里份为重量单位)
实施例6
将羟基硅油10份,抗静电剂6份,水45份加入到一定容量的容器, 室温搅拌数分钟。另将氯化铵4份,溶于水40份。再转入上述容器中, 搅拌数分钟,即可。(这里份为重量单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