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远红外线焙烧法生产甲醇催化剂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381.3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明;黄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双剑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21/04;B01J37/34;B01J37/08;C07C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72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焙烧 生产 甲醇 催化剂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甲醇催化剂领域,是一种用远红外线焙烧法生产甲醇催化剂的工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甲醇催化剂生产工艺中,因焙烧工段是将碱式碳酸盐通过高温煅烧后分解成氧化物,而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因焙烧物料干湿度不稳定造成炉堂内温度不稳,从而使焙烧出的物料性能不稳定,这是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甲醇催化剂行业生产厂家通常采用转炉设备,利用液化气或煤燃烧加热焙烧法,这样在温度控制上很难把握好,若温度过高会导致催化剂烧结、结晶,温度过低物料不易分解完全,同时焙烧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氧化物结晶大小、表面离子分布都有影响,生产中温度忽高忽低,造成催化剂表面铜离子分布相对减少,低于体相中含量,或催化剂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少、孔容缩小,这些因素对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起致命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的生产工艺,用远红外线焙烧法生产甲醇催化剂的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通过电能在远红外线发热管发热使炉堂内温度达到一定的操作温度,将要焙烧的烘干粒子<10%水份的物料由碱式碳酸盐分解成铜、锌、铝氧化物;远红外线焙烧装置由自动仪表程控功能来调节温度和速度,从而达到设定值在运行中温度误差±1-2℃的精度;
采用远红外线焙烧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各段的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确保温度的波动在允许正负值范围内,一条15米长的红外线箱体,设置四个温区,每个温区均匀分布若干个发热管和两个测温点;
(2)设定远红外线运转时速,在配置的自动控制柜上设置温度和速度,通常温度为280℃-350℃,转速为600转/分;
(3)向远红外线料斗投料使其均匀分配到链条盘内,料槽进口设置刮板,布置2cm的物料,均匀在电动链盘上分温区焙烧,且下料均匀连续;
(4)远红外线出料口出来的物料颜色为黑褐色,烧失重在3-7%之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焙烧出的物料颜色好,技术性能高,生产成本低,减少了因液化气或煤燃烧释放出的碳化物或硫化物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使用干燥转炉热传递过程中热能损失大的弊端,利用远红外线发热管热传递快,穿透力强,箱体的保温力高特点,保证了物料的均匀受热焙烧,从而使催化剂的孔容、比表面积达到理想要求,优化产品的活性,可延伸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是采用电能在呈封闭箱体内通道的远红外发热管发热来焙烧物料——焙烧过程由预热、煅烧、煅烧、降温、出料这套连环的基本工艺加工后成为氧化铜、氧化锌、三氧化二铝物料。采用远红外线焙烧物料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各段的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确保温度的波动在允许正负值范围内;
(2)设定远红外线运转时速;
(3)向远红外线料斗投料,使其均匀分配到链条盘内;
(4)远红外线出料口出来的物料颜色为黑褐色,烧失重在3-7%之间。
远红外线焙烧法在生产工艺中不会产生副作用,不会将有害气体或杂质带入焙烧物料中去;同时在焙烧过程中,物料在链盘中处于静止状态,分解是靠炉堂内聚热辐射进行的,不会造成前段成型粒子的结构损伤,粉末不易挥发,大大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双剑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双剑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3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氧化法制备邻氯苯腈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液态炉渣机械粒化及热量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