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其对三聚氰胺的检测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442.6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兵;韩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9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制备 方法 三聚 检测 应用 | ||
1.一种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以硝酸银作为银的来源,苯胺作为稳定剂,二次蒸馏水作为反应溶剂,一锅反应制得苯胺修饰的银纳米粒,具体是:室温下,在水中加入AgNO3形成浓度为10-3~5×10-2mol/L的AgNO3水溶液,然后在搅拌下加入4~12mg NaBH4,搅拌1~5分钟,加入0.5~5mL 6mol/L的苯胺溶液,继续搅拌0.5~10小时,即得苯胺修饰的银纳米粒;苯胺溶液是由乙醇和水按体积比为1∶4配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银纳米粒在水中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其共振吸收峰位在390~400nm,溶液颜色为亮黄色,粒径为3~20nm。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银纳米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银纳米粒用做检测三聚氰胺的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银纳米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在对水溶液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时采用以下方法:分别取1.50mL苯胺修饰的银纳米粒溶液,加入0.25mL 10-3~10-9mol/L三聚氰胺水溶液,混合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混合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然后,通过比对,加入三聚氰胺的苯胺修饰的银纳米的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颜色依次加深,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红色以致墨绿色,紫外吸收峰发生明显的红移,其比色检测限为5×10-9mol/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银纳米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在对于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时采用以下方法:先将奶粉与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的甲醇溶液混匀后进行过滤处理,再按以下方法检测:分别取1.50mL苯胺修饰的银纳米粒溶液,加入0.25mL滤液,混合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混合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然后,通过比对,含有三聚氰胺的滤液使苯胺修饰的银纳米的颜色从黄色变为红色,紫外吸收峰发生明显的红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银纳米粒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三聚氰胺与奶粉的质量比至少为1∶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师范大学,未经华中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4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