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型桥梁安装过程中防止箱梁板之间漏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1602.7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莲;谢铁成;蔡晓波;李忠;易新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安装 过程 防止 箱梁板 之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型桥梁安装过程中防止箱梁板之间漏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预应力箱形梁板(简称箱梁板)沿桥跨度纵方向按3m一段分为若干单体构件,用几十组钢绞线张拉成型。预制拼装段每一垮预制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分组以每一施工段中布置形式相同的预应力筋为一组(以一个预应力筋张拉段为一个施工段),分段张拉。目前,张拉完后进行灌浆的钢绞线孔中的浆易流串余浆(即通过箱梁板之间的缝隙漏浆)到未张拉钢绞线孔中凝固,使钢绞线无法穿束,更无法保证箱梁板在安装中使箱梁板与箱梁板之间紧密相连,无法保证连接断面处于无缝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箱型桥梁安装过程中防止箱梁板之间漏浆的方法,该方法能防止进行灌浆的钢绞线孔中的浆流串余浆到未张拉钢绞线孔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箱型桥梁安装过程中防止箱梁板之间漏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箱梁板、第二箱梁板的两端面分别涂刷环氧树脂,将涂刷环氧树脂后的第二箱梁板与第一箱梁板进行拼接;再在第三箱梁板的两端面涂刷环氧树脂,将涂刷环氧树脂后的第三箱梁板与第二箱梁板进行拼接;再在第四箱梁板的两端面涂刷环氧树脂,将涂刷环氧树脂后的第四箱梁板与第三箱梁板进行拼接,依此循环,直至一个施工段(或称一垮)的箱梁板拼接完毕;
2)在第二箱梁板与第一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再在第三箱梁板与第二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再在第四箱梁板与第三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依此循环,直至一个施工段的箱梁板与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完毕;
3)临时应力卸载。
所述的涂刷环氧树脂的厚度为1~3mm。
所述的临时应力按箱梁板的端面每平方米施加27~29t临时应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箱梁板的端面涂刷环氧树脂粘接,然后施加临时应力,使箱梁板连接断面处于无缝状态,箱梁板与箱梁板之间不同的钢绞线孔不串通,防止了张拉完后进行灌浆的钢绞线孔中的浆流串余浆到未张拉钢绞线孔中的现象存在,这样操作起来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箱梁板的端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牛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中:1-第一箱梁板,2-牛腿,3-第二箱梁板,4-精轧螺纹钢筋,5-后侧板,6-固定螺栓孔,7-精轧螺纹钢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箱型桥梁安装过程中防止箱梁板之间漏浆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箱梁板、第二箱梁板的两端面分别涂刷环氧树脂,将涂刷环氧树脂后的第二箱梁板与第一箱梁板进行拼接;再在第三箱梁板的两端面涂刷环氧树脂,将涂刷环氧树脂后的第三箱梁板与第二箱梁板进行拼接;再在第四箱梁板的两端面涂刷环氧树脂,将涂刷环氧树脂后的第四箱梁板与第三箱梁板进行拼接,依此循环,直至一个施工段(或称一垮,每一垮中有8~12块箱梁板先拼装,张拉钢铰线后形成连续跨)的箱梁板拼接完毕;所述的涂刷环氧树脂的厚度为1~3mm(用量1.5Kg/m2);
2)在第二箱梁板与第一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使第二箱梁板与第一箱梁板紧密相连),再在第三箱梁板与第二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使第三箱梁板与第二箱梁板紧密相连),再在第四箱梁板与第三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使第四箱梁板与第三箱梁板紧密相连);依此循环,直至一个施工段的箱梁板与箱梁板之间施加临时应力完毕;所述的临时应力按箱梁板的端面每平方米施加27~29t临时应力[一般施加400t(吨)];
3)临时应力卸载。
施加临时应力挤压使箱梁板紧密拼装在一起,然后张拉钢铰线,形成连续跨,在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将预应力筋卸载。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临时应力的施加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