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714.2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国峰;张高潮;陈从新;路为;沈强;李宗长;刘才华;张家铭;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稳定性 分级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稳定性评估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估方法,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利用公路项目的选线阶段、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收集常规的和必要的评估参数,基于分级方法实现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评估,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在我国的中西部山区,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道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边坡失稳事故、隧道坍塌事故不时地出现于报纸和网络媒体中。
在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领域,国外的岩体分级方法主要有RMR分类、Q分类,其应用的技术领域主要是为隧道支护提供技术依据。在国内,建委(1972)、东北工学院(1984)、总参(1984)等均提出了相应的隧道岩体分级方法。在国内众多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的基础上,1995年,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这部标准是为“建立统一的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分级方法”而颁布的。
以上方法明显地针对隧道工程而建立的方法,虽然《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将其应用对象扩展到所有的工程岩体。针对公路边坡,国内外均有一些相应的分级方法,但大多数也来源于隧道围岩分级,是其在边坡工程中的扩展。例如,基于RMR分级的扩展或修正分级方法多达几十种。
隧道工程与边坡工程的特点不同,在应力特征、破坏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由隧道围岩质量分级方法扩展而来的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公路边坡稳定性分级方法可以参照隧道围岩分级方法的一些有益的参数获取手段,但应当建立独立的分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公路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估方法,参数获取方法简捷、可行、易于操作,在公路建设的可行性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方、施工方都可以利用该发明来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估,为边坡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设计、边坡加固方案的变更提供技术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公路边坡稳定性分级评估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获取参数
1).获取边坡几何特征参数
获取的边坡几何特征的七个参数,包括自然边坡面的倾向和倾角、坡顶裂缝的深度、自然坡的高度、设计开挖坡面的倾向和倾角、开挖高度。自然边坡面的倾向和倾角、坡顶裂缝的深度、自然坡的高度等四个参数由现场直接量测,或直接从地形图上量取,设计开挖坡面的倾向和倾角、开挖高度等三个参数由设计文件确定。
2).获取振动作用参数
获取的人工开挖方法与地震烈度两个振动作用参数。人工开挖方法参数在所列出的开挖方法选项中直接选择,可勾选的选项包括自然/手工开挖、气锤开挖、预裂/光面爆破、传统爆破结果-好(爆破开挖面完整)、传统爆破结果-结构面张开(爆破开挖坡面中结构面有张开现象)、传统爆破结果-块体脱落(爆破开挖坡面有块体松动脱落)、传统爆破结果-岩块破裂(爆破开挖坡面可见较多的岩块破裂现象)、传统爆破结果-岩块粉碎(爆破开挖坡面的岩块完全粉碎),在设计阶段该参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在施工阶段该参数根据实现开挖方法进行选择。地震烈度参数也提供七个备选项,包括I~III、IV、V、VI、VII、IX、X,该参数可以由设计文件或相关资料直接获取。
3).获取岩块参数
获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磨擦系数、岩石重度、风化程度等四个岩块参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磨擦系数、岩石重度、风化程度等四个参数都属于公路勘察阶段的必备试验资料和地质资料,通过查阅相应的公路工程勘察报告就能获取。
4).获取结构面特征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模式复合底板结构
- 下一篇:大型箱体二维顶进控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