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高舒张压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998.5 | 申请日: | 200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江迅;姚琰;郝亚荣;陈峰;江华;龚贤伟;杨戬;彭劲;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N2/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舒张压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高舒张压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降压多使用药物,其不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须终生服药,药物副作用很大。若不降压则会导致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舒张压型态的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肺功能不正常是造成高舒张压型态的高血压主要原因。其产生的机理是在肺部因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不充分,使血液中含氧量太低,机体在保证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的同时将血液循环系统的舒张压也相应提高,此为机体的代偿功能。目前所有的降压药物中针对降低舒张压的药物很少,即使存在一些,如临床使用的一些阻断剂或血管舒张剂对舒张压型态的高血压疗效欠佳。病人由于长期使用这种类型的降压药物,还会导致机体其他脏器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病人不需要长期服药,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对机体造成损伤的中医物理刺激疗法的降高舒张压治疗仪。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壳体,壳体外部设有控制按钮,壳体内部设有支架,支架上端铰接有震动悬臂,震动悬臂上设有磁体,磁体下部设有铁心,铁心外部绕有线圈,线圈与可调变频电源相连,所述的壳体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的控制按钮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的震动悬臂一端固接有竹篾片,另一端固接有弹性体,所述的弹性体末端设置在两个限位杆之间,竹篾片)、弹性体与震动悬臂相连接,震动悬臂由心轴固定在机壳内的支架上且可以绕心轴旋转,给线圈通电后,固定在震动悬臂上的竹篾片上下高速震动,达到敲打指定穴位或反射区的目的,竹篾片的上下高速震动引起空气扰动,热量可以从散热孔与外部对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1、此发明结构简单,通过竹篾片上下高速震动,达到敲打指定穴位或反射区,病人不需要长期服药,避免药物副作用对机体造成损伤;
2、通过在壳体上设有散热孔,可以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为壳体内部创造一个理想的温度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在A-A的剖视图。
其中:1-壳体、2-竹篾片、3-控制按钮、4-电源开关、5-磁体、6-震动悬臂、7-心轴、8-弹性体、9-限位杆、10-散热孔、11-可调变频电源、12-支架、13-铁心、14-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见图1-2,一种降高舒张压治疗仪,它包括壳体1,壳体上开有散热孔1,用于释放仪器工作时后产生的热量。壳体外部设有控制按钮3,控制按钮与电源开关4可以设置在一起或电源开关单独设置在壳体外部。壳体内部设有支架12,支架上端通过心轴7铰接有震动悬臂6,震动悬臂上设有磁体5,磁铁可以选用永久磁铁即可,磁体下部设有铁心13,铁心可选用软铁铁心,铁心外部绕有线圈14,线圈与可调变频电源11相连,所述的震动悬臂一端固接有竹篾片2,另一端固接有弹性体8,其末端设置在两个限位杆9之间,末端由限位杆9限制,不能上下摆动,仅能左右滑动,限位杆的两端固连在壳体上。所述弹性体可以用弹簧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打开电源开关4时,可调变频电源11将对线圈14输入由控制按钮3设定频率的交流电,铁心13被同步磁化且极性随设定频率的交流电频率同步高速变化,铁心13极性与磁铁5极性相异时相互吸引,相同时相互排斥。由于竹篾片2、弹性体8与震动悬臂6相连接,震动悬臂6由心轴7固定在机壳1内的支架12上且可以绕心轴7旋转,给线圈通电后,固定在震动悬臂6上的竹篾片2上下高速震动,达到敲打指定穴位或反射区的目的。同时由于壳体上开有散热孔10,竹篾片2的上下高速震动引起空气扰动,热量可以从散热孔10与外部对流。
本发明是通过对仪器通电,控制竹篾片按一定频率上下震动,对足底肺部反射区定量的敲打,促进足底肺部反射区微循环,起到刺激肺部、改善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从而达到调节血压至正常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9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