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扭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2506.4 | 申请日: | 2009-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殿玺;张天洪;曹旭康;李振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殿玺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扭传动装置,是用纯机械的手段完成车辆行走,根据地面状况所需的驱动力和车辆转弯时的速差完成差速、差扭、防滑的一种传动领域。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汽车通常采用在前桥或后桥上加装差速器的方式进行扭力和差速传动,此类汽车在泥泞道路、冰雪道路、高低不平的地段,车轮很容易打滑,无法行走。为此,出现了多桥多轮驱动,但也只能是多个与地面的附着条件,同样没有解决车轮之间在道路条件很差的条件下产生的动力分配失效问题,即差速器的性质2n=n1+n2,当有一侧n1或n2为零时有附着力无转速,另一侧的n1或n2高速空转无附着力,汽车就无法行走。
授权公告号为CN 1225374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常互锁万能差速传动装置,它主要是由四个差速器构成:中间一个中央复合差速器,其两端各与一个差速器串联;差速器的两个半轴一个为实心半轴,另一个为空心半轴,其中空心半轴和空心半轴,实心半轴和实心半轴分别与对角线上的车轮相连;两个差速器的实心半轴各自一端通过中央内差速的两半轴齿轮连在一起;中央外差速器半轴齿轮与两端串联的差速器壳体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两个动力分配器,两端差速器通过所述动力分配器与车轮相连,中央复合差速器由共用一销轴的一个外差速和一个内差速套装在一起构成,两个半轴分别与两个半轴齿轮相连,实心半轴和实心半轴齿轮连接,空心半轴和空心半轴齿轮连接后,由实心半轴穿过实心半轴齿轮套在一起,并分别从两端外侧引出。该装置无功率循环,在沙漠、沼泽地段行驶,车轮滑转的机遇少,可明显提高车辆的通过性。但是在最极端的无路地段行走时,仍然存在车轮打滑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常互锁万能差速传动装置前、后轮与单边车轮在其一侧附着条件极小时汽车有打滑问题,本发明提出差扭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差扭传动装置,其特征是:由主减速器、轴间差速器A、前差速器B、后差速器C、中介差速器D和一个防滑复合差速器E、离合器H组成的;
主减速器的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传力给轴间差速器A,该轴间差速器A由壳体、行星齿轮、十字轴、前半轴齿轮环、后半轴齿轮环组成;前差速器B的壳体与轴间差速器A中的前半轴齿轮环共用,前差速器B的十字支架固定在前半轴齿轮环上,前十字支架上套装前行星锥齿轮,并与前空心驱动轴齿轮和前实心驱动轴齿轮同时常啮合,前实心驱动轴固连前实心驱动轴齿轮、驱动汽车的一个前轮行走,空心驱动轴齿轮驱动另一个前轮行走;
前差速器B中的实心驱动轴齿轮的尾端环形槽内设有内花键和外圆花键,在环形槽内的内花键和外圆花键处分别套装有外超越离合器环、内超越离合器环,在外超越离合器环、内超越离合器环的一端设有压缩弹簧I、压缩弹簧II,压缩弹簧I、压缩弹簧II装在实心驱动轴齿轮的尾端环形槽内;在外超越离合器环、内超越离合器环的另一端设有单向传力牙齿,分别与防滑复合差速器E中的复合传力齿轮环及复合外传力齿轮一端的单向传力牙齿咬合;后差速器C的壳体与轴间差速器A中的后半轴齿轮环共用,后十字支架固定在后半轴齿轮环上,后十字支架上套装后行星锥齿轮并与双面锥齿轮和后空心驱动轴齿轮同时啮合,双面锥齿轮固连后实心驱动轴,驱动汽车的一侧后轮行走;后空心驱动轴齿轮驱动汽车的另一侧后轮行走;轴间差速器A内包容的防滑复合差速器E由内环套、外环套、销轴构成复合十字架,防滑复合差速器E中的内行星锥齿轮与外行星锥齿轮固连为一刚体,套装在复合十字架上,复合十字架的内孔花键与后实心驱动轴的一端固连;复合外传力齿轮的一端为锥型齿轮与外行星锥齿轮常啮合,其另一端为单向传力牙齿与内超越离合器环咬合,复合传力齿轮环的一端为锥型齿轮与外行星锥齿轮常啮合,其另一端为单向传力牙齿与外超越离合器环咬合;内行星锥齿轮与复合内传力齿轮常啮合,复合内传力齿轮与中介半轴齿轮通过花键空心轴固连为一刚体;中介半轴齿轮与中介差速器D中的中差行星锥齿轮常啮合,中介差速器D中的中差行星锥齿轮与双面锥齿轮常啮合;双面锥齿轮又与后差速器C中的后行星锥齿轮常啮合,后差速器C中的后行星锥齿轮又与后空心半轴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殿玺,未经周殿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OX40受体的结合分子
- 下一篇:用于处理温室气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