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筒体浆芯桩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3158.2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和礼红;蒋乐;柯昌春;陈建斌;吴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7/02;E02D5/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英君 |
地址: | 430015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坑 支护 筒体浆芯桩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筒体浆芯桩施工方法,属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领域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对于管道和箱涵基坑,通常是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支护方法。当周边环境开阔且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时,较长时间以来是采用大开挖方式。但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并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的法规中,对于众多管道和箱涵基坑施工不允许采用大开挖方式。由于市政管道和箱涵基坑,其埋深通常达到5.0m以上,并且其周边建筑环境复杂,即使工程地质条件允许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实际上也没有进行大开挖方式施工的可能性。因此,当前管道和箱涵基坑施工时多数采用了不同桩体的支护方法。
图1为现有普通钢板桩基坑支护示意图,基坑宽度B通常为3.0m-5.0m,基坑深度通常4.0m-7.0m,当工程地质条件适宜,即基坑的上层土和下层土都相对较为软弱,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超过130kPa时,一般即可采用相对经济的普通槽钢钢板桩和拉森钢板桩沿基坑墙外作为支护桩1,并在基坑内采用内支撑装置支护,相邻内支撑2的间距D通常3.0m-5.0m。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基坑的上层土和下层土不属软弱土质,其两者或两者之一为老粘土、碎石土或岩石等坚硬土质时,出于环境和安全风险原因,不能采用直接直槽开挖方式施工,并且也无法依靠现有方法以振动或静压机械方式采用普通槽钢钢板桩或拉森钢板桩支护。其它如灌注桩、树根桩等支护方式和SMW工法连续墙等,由于工程费用高和相关协调工作量大等因素也难以采用。
此外,申请人也注意到某些新近公开的专利方法,如王平的一项专利(专利号:00114586.X)提出一种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工法,该工法将连续墙分为若干个依次相邻的单元,每个单元先采用单头或多头钻孔设备成孔,泥浆护壁;然后自桩孔底部对桩孔注入由泥浆和水泥系土壤固化剂配制的水泥土浆,从而将桩孔中的泥浆置换出来;各单元施工完毕后即形成具有止水功能的连续墙。这种方法施工设备多,需要较为开阔的施工场地,施工繁琐,施工周期长,并且工程造价高,因此不适用市政管道和箱涵基坑支护。
为此,对于具有较为坚硬地质条件的土层,寻求一种实施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基坑支护方法,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浆芯桩施工方法使在市政管道和箱涵基坑施工中,避免直接直槽大开挖,针对坚硬土质实施的简易筒体桩支护方法,并且该方法实施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应用范围广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用于基坑开挖施工的浆芯桩支护方法,是根据施工设计的桩体高度和设置密度,在基坑开挖前,通过在基坑两侧墙体间隔设置由中心预置空心芯材及其外壁连接的现场浆料成型体组成的规定高度的筒体浆芯桩,先行在待施工基坑的两侧墙形成筒体浆芯桩支护桩列3,如图2所示,并于基坑内部施工完成后,拔出该浆芯桩内部预置的空心芯材并回填桩孔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
实施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根据基坑支护桩体的分布设计,先行桩孔定位;
二、在桩体定位处,根据土质条件,采用适用钻机或其它机械,干钻或套管护壁成孔;
三、以定位器定位,将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的空心芯材预置上述桩孔中;
四、在空心芯材外壁4与桩孔内壁5之间的孔隙,采用水泥浆或其它胶性浆料6填充,浆料凝固后即与芯材形成单个筒体浆芯桩,如图3所示;
五、按设计在基坑两侧完成筒体浆芯桩支护后,进行基坑挖掘施工及其相应的内支撑设施施工;
六、基坑施工完毕并完成土方回填后,拔出该浆芯桩内的预置空心芯材;
七、以砂土回填桩孔,并恢复地面。
本发明浆芯桩的施工方法不同于现有的灌注桩及其它施工方法主要表现为两点。
第一:现有的灌注桩及其它施工方法其最终形成的支护桩体一般为实心桩,对于实心桩,其中心材料一般不参与受力或对受力的贡献很小,因此实心桩浪费了桩体中心范围的材料和施工时间;而浆芯桩由于设置了空心芯材,因此使用的材料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节约了桩体中心范围对支护体系贡献较小的材料。这一点是与干作业灌注桩、湿作业灌注桩、微型集束钢管桩和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工法(专利号:00114586.X)等施工工艺的最主要区别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1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梯子
- 下一篇:加工一次包络、二次包络、锥面包络环面蜗杆的专用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