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样/土样化学溶液饱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3202.X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杨鑫;程昌炳;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样 化学 溶液 饱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样/土样实验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岩样/土样 化学溶液饱和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在对岩样/土样进行研究的时候,通常会对岩样/土样的不同状态进行研 究,如干燥的岩样、完全饱和的岩样、自然状态下的岩样和其它不同饱和状态下 的岩样;从而得到不同状态下岩样/土样的性能参数。
对岩样进行饱和处理,在实验室中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利用真空泵+铁质储样容器,这种容器在实验室中一般用水来 对岩样/土样进行抽真空饱和;
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浸泡,将岩样直接放在水中浸泡直至饱和。
第一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很好地将岩样/土样进行水或溶液饱和,但此种装 置不适宜将岩样进行化学溶液饱和,因为化学溶液容易腐蚀储样容器,而且或多 或少地腐蚀真空泵。第二种方式虽说可以将岩样进行化学饱和,但是时间较短不 容易饱和,由于岩样中残余气体不易排出,要想完全饱和,实际上难于实现。
因此,对岩样/土样进行化学溶液饱和需要特定的饱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岩体/ 土体进行化学溶液饱和的、对容器在腐蚀性条件下不受影响、安全的实验室装置, 即提供一种岩样/土样化学溶液饱和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真空干燥皿、真空表、玻璃三接口分流器、第一玻璃开关、第二 玻璃开关、第三玻璃开关、真空泵、玻璃罐和玻璃导管;
真空干燥皿分别与真空表和玻璃三接口分流器的第一接口相接,玻璃三接口 分流器的第二、三接口通过玻璃导管分别与玻璃罐和真空泵相接;
在玻璃三接口分流器的第一、二、三接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二、三玻璃开 关。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将需要饱和的岩样/土样放到真空干燥皿中摆好,然后将第二玻璃开关 调至完全关闭状态,将第一玻璃开关和第三玻璃开关调至全开状态,打开真空泵, 直至真空表的读数达到规定值;关闭真空泵,同时关闭第三玻璃开关;再打开第 二玻璃开关,真空干燥皿的负压会自动将玻璃罐中的化学溶液吸收到真空干燥皿 中,直至化学溶液将岩样/土样完全浸泡后,关闭第一玻璃开关和和第二玻璃开 关,直至岩样/土样饱和。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对岩样/土样进行化学溶液饱和,能够防止化学溶液对装置的腐蚀。
②在进行岩样/土样饱和的时候,可以同时饱和多块岩样,并且化学溶液的 使用量少,节约成本。
③在抽真空的时候能随时观察装置内部的真空度状况,抽完真空吸入化学溶 液后关掉所有阀门,能够使岩样饱和更加彻底、快捷。
适用于实验室中对岩样/土样的水、化学溶液饱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玻璃真空干燥皿; 2-真空表; 3-玻璃三接口分流器;
4-第一玻璃开关; 5-第二玻璃开关; 6-第三玻璃开关;
7-真空泵; 8-玻璃罐; 9-玻璃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一、总体
如图1,本发明包括真空干燥皿1、真空表2、玻璃三接口分流器3、第一玻 璃开关4、第二玻璃开关5、第三玻璃开关6、真空泵7、玻璃罐8和玻璃导管9;
真空干燥皿1分别与真空表2和玻璃三接口分流器3的第一接口相接,玻璃 三接口分流器3的第二、三接口通过玻璃导管9分别与玻璃罐8和真空泵7相接;
在玻璃三接口分流器3的第一、二、三接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二、三玻璃 开关4、5、6。
第一玻璃开关4控制玻璃三接口分流器3的第一接口进而控制真空干燥皿 1;第二玻璃开关5通过玻璃导管9对玻璃罐8中的化学溶液的流入进行控制; 第三玻璃开关6通过玻璃导管9和真空泵7对真空干燥皿1抽真空进行控制。
二、功能部件
1、真空干燥皿1
真空干燥皿1由玻璃盖子和玻璃缸体通过磨口接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2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