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花副产物生物转化灵芝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3487.7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7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程薇;杜欣;杨德;王少华;叶丽秀;熊光权;何建军;史德芳;薛淑静;李露;高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64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 副产物 生物转化 灵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循环经济和食用菌产业领域,具体涉及棉花副产物生物转化灵芝方法。其方法是利用棉花生产中的副产物棉秆、棉枝条和棉籽壳用作灵芝的培养基料,以替代传统的段木原料。
背景技术
我国由于农业副产物转化和加工水平落后,农业副产物大多用作柴禾,少量作为造纸及纸箱的生产原料,部分地区的棉花副产物80%以上就地焚烧,出现了棉花高产与高效的非同步发展。据统计,我国农业副产物转化利用率仅20%左右,仅湖北荆州地区每年因此而造成的农业资源损失近2亿元,因此,寻找农业副产物转化和加工的途径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农产品副产物的利用率,我国部分地区投资兴建了合成板厂,将副产物作为造纸及纸箱原料进行转化,但新建一个年产10万吨棉杆造纸及纸箱的生产项目,其总投资大约为6500万元,投资风险大,非一般经济实力的企业所能为的,而且合成板厂等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因其辐射范围有限,同时棉田分散种植、棉杆体积大,不便运输和集中处理。多年来,国内科技人员一直在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提高农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其附加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科学研究表明,灵芝富含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及微量元素。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最新资料显示:灵芝还有抗疲劳、美容颜、延衰老及防治艾滋病等的功效。我国已正式将其作为药物收载入国家药典,同时又因其无毒副作用、药食兼用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是重要的“功能食品”原料之一,其不可替代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倍受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野生灵芝资源贫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灵芝是一种腐生菌,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具有较强的分解吸收能力。灵芝栽培有袋料栽培和段木栽培两种,袋料栽培即人工配制的原料袋装,码放于棚内培养灵芝子实体;段木栽培就是将木材锯成一定长短的段木,然后覆土栽培。袋料栽培多采用木屑做主要原料,其在原料中的比例达80%左右,段木栽培中的段木多来源于阔叶树种,并以材质坚硬的阔叶树为主,由此可见,二者全都依赖于木材。然而,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其原料资源的需求量亦随逐年扩大的种植规模而递增。在目前的产业水平条件下,不仅用作香菇、木耳、灵芝、金针菇等木腐菌的栽培原料多以树材为主,而且不少地区在香菇干燥的过程中,亦是多用木材烘烤,再加上低水平的栽培技术和劣质的菌种造成的浪费,快速地消耗着我省过去积攒的资源。正是因为原料资源的减少,木腐菌发展受限,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栽培用料资源的矛盾日渐显现,资源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同时资源将是阻碍食用菌产业发展特别是木腐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农业副产物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和食用菌产业资源减少,破解阻碍食用菌产业发展特别是木腐菌发展的瓶颈的问题,本技术将农业副产物-棉杆用作木腐菌的栽培物料,利用生物技术,成功地将棉花副产物转化成灵芝,其品质由农业部授权建立的“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和“湖北省疾控中心”出示的权威性检测报告表明:棉花副产物转化的灵芝品质与段木灵芝媲美;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都大大低于NG/T749-2003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副产物生物转化灵芝方法。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生产效益;为食用菌产业开辟了新型资源,减少林木砍伐、保护森林资源,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供求矛盾,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森林生态保护矛盾,物尽其用、用有所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棉花副产物生物转化灵芝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干枯的棉杆粉碎至10~20目的颗粒状;或将整枝棉杆用水浸泡,使其含水量达50~60%;
(2)培养基配制及物料处理:
对于粉碎物料:按照物料∶水=1∶1.2质量比例加水拌匀,然后,按粉碎物料和水的总质量计,加入K3PO40.2%,白糖3.4%,麸皮10%~30%,石膏粉1%~2.1%,尿素1%~1.6%,混合拌匀,静置一天,其间翻动1~2次,装袋,扎口。使用的装料袋为长×宽=35×17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型腔原动机
- 下一篇: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