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脂加注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3684.9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军;孙虎;周勇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0 | 分类号: | B05C5/00;B05C11/00;B05C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胶机,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粘度大、不易断胶的 硅脂、胶液的硅脂加注头。
背景技术
硅脂加注是调温器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调温器的每个胶管 需加注硅脂20~35mg。如果硅脂加注量过少,推杆的润滑就不充分, 就会导致调温器的寿命缩短;如果硅脂加注量过多,造成硅脂泄漏, 就会使升程下降过大,导致调温器失效。
目前国际国内的点胶机,大都采用真空回吸的断胶方式,这种 方式可适用于大多数粘度的胶液、油脂,但对于不能流动的硅脂, 仍然无法断胶。现有的一种硅脂加注头机构,是将硅脂加至被加注 零件孔的口部。由于硅脂流动性差,不能自动断胶,在加注完成后, 通过移动胶管、抹一下的方式断胶,造成部分硅脂残留在孔外,加 注量无法精确控制,进而影响了调温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硅脂加注头断胶时在孔外残留 硅脂导致加注量无法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断胶干净、加注量均匀 一致的硅脂加注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硅脂加注头包括加注针和 用于驱动加注针进入和退出被加注零件孔的主气缸。其特别之处在 于:所述加注针的尾部铰接在主气缸的活塞杆上。在加注针旁设有 加注针摆动机构,用于驱动加注针绕其铰接轴摆动。所述加注针的 头部设有可与被加注零件孔内壁贴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加注针的尾部通过连接块铰接在主气缸的活塞 杆上。所述连接块固定在主气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加注针的尾部 铰接在连接块上竖直开设的通孔内。
所述加注针摆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连接块通孔两旁的小气缸 和顶杆。小气缸的活塞杆用于驱动加注针绕其铰接轴摆动;所述顶 杆为可以伸缩的弹性顶杆。
所述顶杆与加注针接触的头部为圆弧状。
所述加注针头部的斜面与加注针轴向的夹角α为30°。
所述加注针的摆动角度β的最大值βmax在5~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本硅脂加注头应用于调温器胶管的 硅脂加注,能够确保断胶干净、加注量一致,尤其是加注针摆动机 构和设有斜面加注针头的加注针的设置,使得断胶工序能够完全在 被加注零件孔的内壁完成,确保设定的硅脂量全部进入被加注零件 孔而不会残留在孔外,保证了加注的均匀、一致,进而使调温器成 品的合格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硅脂加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断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加注针,2-小气缸,3-铰接轴,4-主气缸,5-弹 簧,6-顶杆,7-连接块,8-被加注零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硅脂加注头作进一步地 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硅脂加注头,包括加注针1和用于驱动 加注针1进入和退出被加注零件孔8的主气缸4。主气缸4的活塞杆 端部设有连接块7,加注针1的尾部即铰接在该连接块7上竖直开设 的通孔内。该连接快7上还水平设有加注针摆动机构,用于驱动加 注针1绕其铰接轴3摆动。本实施例中的加注针摆动机构包括水平 设置在连接块7通孔两旁的小气缸2和顶杆6。
小气缸2的活塞杆用于驱动加注针1绕其铰接轴3摆动。顶杆 可以在弹簧5的作用力下伸缩,用于加注针1的复位。顶杆6与加 注针1接触的头部为圆弧状,便于在加注针侧壁上滑动。加注针1 的头部设有斜面,该斜面可与被加注零件孔8的内壁贴合,斜面与 加注针1轴向的夹角α为30°。当加注针1摆动至极限位置时,转动 角度β的该最大值βmax在5~8°,以便在被加注零件孔8内壁上完成 断胶动作。该斜面最好根据被加注零件孔8的半径设计成相应的弧 形,以便最好的与被加注零件孔8内壁贴合。
本发明的在硅脂加注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6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