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复合隔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3685.3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白明军;吴平;张琰;周生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65 | 分类号: | F16L59/065;E21B17/00;E21B43/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8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复合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管,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复合隔热管,适用于液体、 气体的保温输送,特别适用于稠油注蒸汽、采油用的井下油管,该真 空复合隔热管能减少注蒸气损失,提高热能利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油管一般设置在千米的井下,由于井深、油稠、井下 传热温差大,以及钢管导热系数较高,在油管中注蒸汽时热量损失很 大,为此这种油管必须采用隔热性能优越的隔热油管。现有的隔热油 管隔热系统通常以玻璃棉、硅酸铝棉等隔热材料为主,辅以铝箔、玻 璃布等,并在抽真空后充入低导热系数的惰性气体,这种隔热油管的 导热系数较高,隔热性能难以长久保持。
在低温工程及航天部门使用的真空多层隔热技术,虽然很成熟, 但将其应用到隔热油管上并不容易,因为,隔热油管是在高温高压下 工作,工作环境极为恶略,其本身又细又长,要获得并长期保持真空 非常困难,制造加工难度很大。中国专利CN2410410公开了一种名 称为“稠油用高效注采两用节能油管”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采用在 内外管之间等间距地设置遮热屏,各遮热屏之间由连接环连接并抽真 空的方式。该专利各遮热屏之间连接件较多,内外管为碳钢在高温高 压下容易放气,真空度难以长久保持,导致隔热管隔热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隔热效果好,隔热寿命长的真空复合隔热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真空复合隔热管, 包括内管和外管,其特征是在内、外管之间设有至少一层单独的不锈 钢或碳钢真空隔热管,该真空隔热管为仅用不锈钢板或碳钢板焊接而 成的双层抽真空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位于内、外管之间的真空隔热管可以由至少 两节沿轴向拼接而成。在这种情况下,真空隔热管的壁厚大于或等于 0.3毫米;长度大于500毫米、小于5000毫米。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位于内、外管之间的真空隔热管也可以由壹 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真空隔热管的壁厚大于或等于0.3毫米。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隔热管与内、外管之间可以设有间隙, 该间隙可以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充惰性气体或抽真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隔热管的真空度最好高于1×10-1Pa。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隔热管内可以放有吸气剂。
在上述方案中,在外管内壁与真空隔热管外表面之间可以设有扶 正环。
在上述方案中,在内管的外壁、外管的内壁可以涂有隔热涂料。
由于本发明在内外管之间设置单独的不锈钢真空隔热管,其隔热 效果和寿命主要取决于不锈钢真空隔热管,而不锈钢真空隔热管制造 加工容易,高真空度容易保证,因此,本发明所述的真空复合隔热管 的隔热寿命可达到八年以上,隔热效果能够保证。
另外,由于本发明所述的不锈钢真空隔热管是单独的和可拼接 的,因此,当真空复合隔热管的内外管损坏时,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 不锈钢真空隔热管更换方便,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包括内管1和外管2,在内、外管之间设有 一层单独的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该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为大于或等 于0.3mm厚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双层不锈钢抽真空管,真空度高于1 ×10-1Pa。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由两节沿轴向拼接而成的第一不锈钢 真空隔热管31和第二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2构成,第一不锈钢真空隔 热管31与第二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2对接端面之间设有凹凸结构的卡 槽4,第一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1与第二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2之间利 用卡槽4沿轴向拼接。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与内、外管之间设有间隙, 在外管2内壁与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外表面之间设有扶正环5,用于 支撑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在不锈钢真空隔热管3内放有吸气剂6以 及其它防辐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6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后备盘后盖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报警方向盘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