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电脑附件联体操作携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3767.8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克俭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9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雄楚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 附件 联体 操作 携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附件联体的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箱包式的笔记本电脑附件联体操作携带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笔记本电脑向更小巧,更高配置方向发展,为的是更加优化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出行方便。但是,在各种环境中使用笔记本电脑,并非达到尽美尽善的境地,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加轻巧、经济、便捷的笔记本电脑附件联体装置,使其笔记本电脑的优越性能,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先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箱包,仍然有些不足之点:即为维持箱体的规范性,箱体尚有少量空间,未能最佳精简产品体积、重量和成本;未使附件与电脑工作达到程序化的有机结合;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方式有待改进;工作携带还未达到最简程序,尤其是小巧的上网本,更应以最简捷、机巧的装置相对应。
要改变以上存在的问题,仅修改局部结构,其效果仍然欠佳:因为笔记本电脑结构的周身覆盖性,动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达到上述效果,就须另行设计一种完全不同概念的新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在所有笔记本电脑在工作、携带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附件联体操作携带装置,它既能解决上述的弊端和要求,又能在形体布局、形态美观、紧身精巧、相应成本各方面极力做到尽美尽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电脑操作区装置和附件盒区装置两部分,由操作台座底下两根套管式滑槽与滑槽内的滑杆相连接。其特征是:两滑槽与台座固定,两滑杆后端与附件盒固定,滑杆前端在滑槽内滑动,工作时滑杆滑出使附件盒与台座产生距离,隔断适配器与电脑的散热影响。工作后,随着电脑屏盖与主座的关闭,带动屏盖护罩与台座护罩结合包容电脑,滑杆滑入使附件盒紧靠电脑,附件盒盖设有挂扣与电脑屏盖护罩连接,由此形成携带箱包的概念。附件盒底后部设置有散热通道,两端固定有挡板并可控制前部暂存的电池。
本发明较细致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操作台座电池对应处,设有活动门,便于箱外装卸电池;所述的两滑杆前端的活塞式卡环限制在两滑槽后端出口的门卡内,可以前后滑动而不脱离;所述的附件盒内底部有棱条架空适配器,两端挡板内有伸缩带连接前端活动挡板,便于不使用附件时,向后压缩附件盒的空间;所述的附件盒后壁应有一定的受力强度并设有拉环,便于对附件盒及滑杆拉出或推进;所述的电脑屏盖护罩的挂扣着力在拉力攀带后点上,攀带的前点与屏盖护罩前方的锁扣连接,此锁扣再与台座外护罩前沿的锁扣相接合。
本发明是以下面的设计思路实现的:笔记本电脑形体越来越小(如上网本),这就为附件与电脑并列联体创造了条件。但是,并列在操作台座前左右三方显然不可能,唯一的可能是并列在后方,这又为电脑屏盖的开启和电池的装卸造成阻碍,而且对电脑和电源适配器双方的散热也极为不利。如果能使附件既能在携带时紧密联体,又能在工作时机动距离,就能解决上述所有矛盾。由此,操作台座底部的套管与固定附件盒的滑杆滑动连接,便成为本次发明的最佳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展开工作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结束时电脑屏盖方正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操作台座底部的外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左区为电脑操作区装置,右区为附件盒区装置,由滑杆3相连接。左区上部为电脑屏盖护罩17,下部与之相连的操作台座1承载电脑,台座中部开有通风窗孔10,台座底外部的(见图3)前后方向,平行固定有两根套管式扁平滑槽2,各内置一根扁平滑杆3,滑杆前端有卡环15,滑槽后端有门卡16,使滑杆不至于滑脱。台座底部置有护罩,电池对应处设有活动门,便于不打开电脑护罩,就能在箱体外装卸电池。
滑槽右端固定附件盒4,附件盒内底部有棱条21架空适配器,附件盒底后部开有通风孔6,附件盒的后壁应有一定的承受力,中部置有拉环20,以便推拉附件盒连同滑杆向前后滑动。
两端的挡板5与盒底和后壁稳固连接,挡板的长度应超越附件盒的宽度,便于控制前位暂存的电池7不至于滑脱,两端挡板内侧有伸缩带18,连接后壁与前端的活动挡板22,便于不使用附件时,向后压缩附件盒的空间。工作后附件盒与电脑箱体结合时,两端多余长度的挡板向电脑箱体的后端两侧紧密插入,达到箱包概念的整体性、美观性和防护效果。(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克俭,未经许克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