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压法再造烟叶烟梗解纤加纤工艺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3980.9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胡红洲;雷田荣;彭淑红;刘格;陈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一五研究所宜昌分部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 钢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压法 再造 烟叶 烟梗解纤加纤 工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草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辊压法再造烟叶烟梗 解纤加纤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压法再造烟叶烟梗解纤加纤设备。
背景技术
辊压法再造烟叶最早出现在日本,它是利用卷烟工业的废料,即 烟梗、烟秆和烟沫,经粉碎成为80~120目的烟粉,并通过加入粘结 剂用压辊压制而成。20世纪70年代,我国烟草科技工作者根据国内 的具体条件也成功地研制开发出辊压法烟草薄片,并逐步在烟草行业 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辊压法再造烟叶的质量和有效利用率,国内许多 卷烟厂都在对烟草薄片的加纤技术进行探索。因为要保证烟草薄片有 一定的强度、柔软度和耐折度,除了要选择适当的烟粉粒度、适宜的 配方比例以及优良的粘结剂以外,添加木桨纤维也是提高薄片有效利 用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加入一定比例的木桨纤维作为薄片增强 剂,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薄片有效利用率较高,一般在85%以上。 根据辊压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薄片加纤目前大致有两种方法,第一 种是进行纤维干加,即将原料与处理成小片的木浆纤维板混合,经粉 碎后进入物料仓,加入液料后进行混合压片。第二种是湿加法:将木 浆纤维板水解再脱水后与粉碎后的烟粉混合,再加入液料混合压片。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干加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木浆 板经粉碎后,纤维长度受到破坏,影响了纤维的有效利用;二是由于 木浆纤维与烟粉的密度不同,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匀,导致薄片的物理 性能不稳定。湿加法的缺点一是工艺复杂,投入较大,成本较高;二 是加纤不均匀,容易结团,纤维的利用不充分,制成的薄片中易出现 白点,且纤维消耗量大。以上加纤方式致命的缺点是都要购买高昂的 进口木桨纤维板,大大增加了卷烟厂的生产成本,而且木桨纤维的加 入增加了烟草薄片中的木质杂气,与不加纤薄片相比吸味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辊压法再造烟 叶烟梗解纤加纤工艺,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专用的烟梗解纤加纤设 备。
为了实现上述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辊压法再 造烟叶烟梗解纤加纤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a)将去除杂物的烟梗加入浸泡池中,加适量水浸泡24~36小 时,捞出沥干至自然状态下无水分析出;
b)将沥干的烟梗与水按照重量比1∶2~3的比例置于专用烟梗 解纤设备的罐体中解纤10~30分钟,得到粗细长短均匀、悬浮纤维 液;
c)将步骤b所得纤维液与薄片胶按照质量比1∶1~1.5混合成 烟梗加纤胶料;
为了实现上述工艺,采用了一种专用烟梗解纤设备,包括固定在 机架上的罐体、驱动器,罐体上部设有罐盖,罐体内壁上按圆周均匀 布置若干把定刀,动刀组件安装在罐体内与机架以悬臂方式连接,动 刀组件装有两组动刀片,驱动器通过传动组件与动刀组件联结。
采用以上解纤工艺及设备具有如下效果:采用烟梗作为烟草薄片 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烟梗生产烟梗化学浆用于掺兑烟草薄片,代替以 往加入昂贵的漂白针叶木化学浆,不仅使烟草薄片中没有木质杂气, 而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专用烟梗解纤设备,对烟梗达到很好的 剪切、疏解效果,疏解后的烟梗纤维粗细长短均匀,并使成品薄片中 含纤比例达到2~4%,成品薄片质量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将含有梗纤 维的胶液与烟粉按比例掺兑混合,从而解决了其他工艺中所存在的问 题,既克服了干加法对纤维的破坏,又避免了湿加法产生的“花片”、 “白片”等质量缺陷,综合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烟梗解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其中,图1兼做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辊压法再造烟叶烟梗解纤加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 步骤:
a)将去除杂物的烟梗加入浸泡池中,加适量水浸泡24~36小 时,捞出沥干至自然状态下无水分析出;
b)将沥干的烟梗与水按照重量比1∶2~3的比例置于专用烟梗 解纤设备的罐体中解纤10~30分钟,得到粗细长短均匀、悬浮纤维 液;
c)将步骤b所得纤维液与薄片胶按照质量比1∶1~1.5混合成 烟梗加纤胶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一五研究所宜昌分部,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一五研究所宜昌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39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绳装配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LED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