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全息文字显示带电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4129.8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2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贾杰栋;贾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金源特变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237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全息 文字 显示 带电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气设备导体带电的警示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 在高压电气设备上,采用激光全息技术以激光全息“有电”英文或汉字显示到 带电导体上的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无形无味,看不见,闻不到,单凭人的 感官是无法判定它的存在,也无法判定电气设备导体是否带电,特别是高压电 气,电压越高危害越大,因此,经常出现人员误触带电导体、误入带电间隔造 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由于不能正确判定是否带电,误操作造成设备和电网 事故,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家庭造成诸多痛苦。
目前,国内外公知的高压带电显示只是在开关柜外壳上安装一台高压带电 显示器,它是由电压传感器和氖灯或发光二极管所组成,以氖灯或发光二极管 发光的方式显示开关柜电源或出线部分是否带电。
这种现有的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缺点是:
1、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只是在电气设备外壳上以氖灯或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 电源进线或出线是否带电,而不能显示隔离开关和断路器通断状态及上下端是 否带电。
2、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只是在电气设备外壳上起个信号灯的作用,而不能显 示高压开关柜内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具体哪些导电部位带电。
3、显示器氖灯发光较弱、亮度低、容易被忽视,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只是在电气设备外壳上起 个信号灯的作用,而不能显示高压开关柜内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具体哪些导电部 位带电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先进的激光全息技术,在安全的距离内以非接触 的方法,把看不见、无形、无味的电,变成人眼可以看得见的具有警示功能的 红色激光,通过激光全息镜头发出闪烁醒目的以光点、符号或“有电”字样直 接显示到具体带电导体上的激光带电警示装置,以警示人员注意,防止误触带 电导体、误入带电间,保证人身安全,减少误操作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时采集导体上的信号,通过判定导体上是否带电,并采用激光全 息技术,将具有警示性的标识投射到该导体上,它包括:
带电显示器,实时采集导体上的电信号传送给开关通断状态判定电子控制 器,并将由激光全息光学镜头投射来的标识显示出来;
开关通断状态判定电子控制器,其与带电显示器相连接,实时接收由带电 显示器传送过来的电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并发出控制信号和警示性标识至激 光器;
激光器,其与开关通断状态判定电子控制器相连接,接收来自开关通断状 态判定电子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发射激光;
激光全息光学镜头,其设置在激光器的前端,将所述的警示性标识投射至 带电导体上;
电源电路,分别与开关通断状态判定电子控制器和激光器相连接。
上述的带电显示器中包括带电显示器触点和开关位置辅助触点。
上述的带电显示器触点和开关位置辅助触点通过光电隔离电路I连接至开 关通断状态判定电子控制器的输入端,开关通断状态判定电子控制器的输出端 通过光电隔离电路II连接至激光器。
上述光电隔离电路II的输出端通过开关集成电路连接至激光器。
上述的电源电路包括两路独立输出的高频开关电源,一路与开关通断状态 判定电子控制器连接,另一路通过激光电源调制和控制电路与激光器连接。
上述的带电显示器为高压带电显示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实现了把看不见、无形、无味的电,变成人 眼可以看得见的具有警示功能的激光全息“有电”英文或汉字,警示人员注意, 杜绝了人员误触带电导体、误入带电间隔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减少了因不能正 确判定是否带电误操作造成设备和电网事故,避免了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给 家庭造成痛苦,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金源特变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金源特变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4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