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葫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5523.3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芝;郑甲信;徐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 | 分类号: | A61K9/10;A61K9/48;A61K9/06;A61K9/00;A61K9/02;A61K9/12;A61K9/20;A61K31/575;A61K47/12;A61K47/10;A61K47/14;A61K47/28;A61K47/34;A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葫芦 固体 纳米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葫芦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葫芦素类(cucurbitacins)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类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基本碳氢骨架为19-失碳-9β-甲基-10α-羊毛甾烯-5,至今已发现40余种,以葫芦素B(Cucurbitacin B)、E应用最广,此外还有葫芦素A、D、I等。该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化学致癌、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多数存在于葫芦科植物中,在十字花科、玄参科、秋海棠科、杜英科等高等植物及一些大型真菌中也有发现(杨凯,郑刚.葫芦素BE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1):27-29)。
目前从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瓜蒂中提取制得的葫芦素原料药(葫芦素BE)已获得我国药品生产许可。甜瓜蒂是一种中药,从古至今均为治疗黄疸病的有效药物,又因其能催吐、祛痰而用于痰涎宿食证。20世纪60年代随着葫芦素化学结构的确立,开始有人研究其抗肿瘤作用。70年代初从甜瓜蒂中分离出葫芦素B、E等成分,并进行了抗肿瘤、抗肝炎等药理研究。已报道的药理作用有:细胞毒与抗癌作用;抗化学致癌作用;保肝、抗肝炎、抑制肝纤维增生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此外还有促进胃肠运动、增加毛细管通透性以及避孕作用等。(吉宏.葫芦素及其药理学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18(6):13-14;刘颖菊,刘文清.葫芦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中草药,1992,23(11):605-608.)
以葫芦素BE为原料制备的葫芦素片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的制剂之一。在治疗慢性肝炎方面,经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十三家医院的临床研究表明,葫芦素片的有效率为75.2%,显效率为44.6%。该药能明显改善慢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可降低转氨酶、降低胆红质,停药后不引起转氨酶反跳,对蛋白倒置和高球蛋白血症也有明显的纠正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无明显毒副作用(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甜瓜蒂提取物洽疗慢性肝炎例临床结果,中草药,1982,12(10)26-28.)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对1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表明,该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肝痛、缩小瘤体、延长生存期、恢复体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化疗药5-氟尿嘧啶。经治疗后半年以上生存率为66.6%,一年生存率为29%,二年生存率为29%,三年以上生存率为4.3%,总有效率为69%,其中显效率为29%。适于各型期肝癌,但II期疗效优于III期,单纯型、硬化型优于炎症型(崔兴义.治疗肝癌新药一葫芦素技术鉴定会在长沙召开.中草药,1985,15(4):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5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