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络模用翻新胎面胶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5913.0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岳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陟县万瑞轮胎辅料包装厂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K13/02;B60C1/00;C08L9/00;C08K5/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95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络 翻新 胎面胶 配方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旧轮胎翻新用的胎面胶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活络模 用旧轮胎翻新用的胎面胶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最早的翻新轮胎是用铝制模具对旧轮胎进行热翻加顶处理,目前,主 要采用的是冷翻工艺,即用硫化罐进行冷翻处理。目前的硫化罐每罐可硫化6 条~24条,主要是进行加顶翻新处理,但是如果胎侧出现问题,这种方法不能解 决,另外胎顶与胎侧的结合也不好,容易断裂,存在安全隐患,后来国内采用 活络模对旧轮胎进行全面翻新处理,解决了胎侧问题。胎面胶是翻新轮胎的主 要用料,胎面胶的质量直接决定旧轮胎翻新的效果,目前,传统的胎面胶配方 中采用的硫磺是一般硫磺,该硫磺易喷霜,采用的DZ和PZ低温硫化易自硫, 采用的炭黑220的耐磨性能差,机油易渗进橡胶内,生产出的成品胎面胶质地 脆,产品的韧性差,使用中易出现掉渣现象,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胎面胶的预硫化工艺中没有用密炼机塑炼天然胶而直接使用,此种工艺 没有充分发挥天然胶在胎面中的主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质量优良、成本低廉的活络模用旧 轮胎翻新用的胎面胶配方和提供一种充分发挥天然胶在胎面中的主导作用的活 络模用胎面胶生产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配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活络模用翻新胎面胶,该 翻新胎面胶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进一步,该配方所用的防老剂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4010 0.27
RD 0.74
石蜡 0.8。
进一步,该配方所用的粘合剂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固马隆 2.65
芳烃油 4.3。
进一步,该配方所用的含有硫磺的促进剂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CZ 0.3
DM 0.23
不溶性硫磺 1。
为了解决上述工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本发明胎面胶加工活 络模用胎面胶的生产工艺,该活络模用胎面胶的生产工艺是由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将天然胶用精炼机进行两段塑炼,每段塑炼要把天然胶薄通10~12 遍,其中一段塑炼与二段塑炼的间隔为20~24个小时;
步骤二、将各种混合剂加入到塑炼后的天然胶中,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混炼后的橡胶加入硫磺在开炼机中打三次包处理;
步骤四、将步骤三打包后的橡胶冷却20~24个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冷却后的橡胶加热,用开炼机压软后自动输料至挤出 机挤出成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混炼方法是采用薄通混炼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翻新胎面胶中采用了防焦烧剂CTP可以在密炼机提高密炼效果, 提高胎面胶的质量;本发明翻新胎面胶降低了胎面胶的成本,且提高胎面胶的 质量。
2、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采用两段塑炼方法充分发挥了天然橡胶的作用,且在 密炼机采用薄通混炼法,提高了胎面胶的物理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活络模用翻新胎面胶,该翻新胎面胶采用了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组成:
采用本发明胎面胶的胎面胶生产工艺如下所述:步骤一、将天然胶用精炼 机进行两段塑炼,每段塑炼要把天然胶薄通11遍,其中一段塑炼与二段塑炼的 间隔为22个小时;步骤二、将各种混合剂加入到塑炼后的天然胶中,在密炼机 中采用薄通混炼法进行混炼;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混炼后的橡胶加入硫磺在开 炼机中打三次包处理;步骤四、将步骤三打包后的橡胶冷却23个小时;步骤五、 将步骤四中冷却后的橡胶加热,用开炼机压软后自动输料至挤出机挤出成型。
采本发明翻新胎面胶和生产工艺生产出的胎面胶性能优良,具体胎面胶物 理实验报告如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技术原理 所做的显而易见的技术变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陟县万瑞轮胎辅料包装厂,未经武陟县万瑞轮胎辅料包装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5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