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铬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6118.3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闫双志;孙红刚;耿可明;王刚;王金相;吕世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22 | 分类号: | C04B35/622;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47103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铬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高铬砖的制备方法,这种高铬砖 是煤气化装置用耐火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技术
水煤浆加压气化炉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煤气化装置。水煤浆气化炉工作温度 通常1500℃左右、炉内气压5MPa左右、强还原气氛、液态酸性熔渣,同时伴随着 气、液、固体的高速冲刷和气压的波动,这一苛刻条件对耐火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 求。高铬砖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耐酸性煤渣渗透性能,是水煤浆气化炉的 关键内衬材料。
现有高铬砖,以烧结或电熔氧化铬颗粒或铬刚玉颗粒为骨料,以氧化铬绿电 熔、氧化铬细粉、Al2O3粉、m-ZrO2粉的混合粉为基质,添加结合剂,在摩擦压砖 机上成型,在高温窑中经1600~1800℃烧成。在高铬砖制备过程中,高铬砖m-ZrO2发生晶相转变,产生体积变化,在基质中产生微裂纹,在高铬砖使用过程中起到抵 抗热冲击的作用,使得这种高铬砖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但是,由于m-ZrO2优良 的化学稳定性,难以与高铬砖中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连续的固溶体,使得 m-ZrO2独立的存在于铝铬固溶体之外。在高铬砖使用过程中,温度上升,m-ZrO2体积缩小,在周围产生缝隙,使得煤渣在这些缝隙中富集,同时,随着煤渣向高铬 砖内部的渗透,m-ZrO2随着煤渣向高铬砖内部迁移,在工作面造成孔洞,加剧了 煤渣的渗透,降低了高铬砖的抗渗透性,影响气化炉整体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高铬砖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高铬砖所存在的上 述缺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铬砖的制备方法,这种高铬砖是水煤浆气化 炉的关键内衬材料,该高铬砖以电熔氧化铬颗粒、烧结氧化铬颗粒、铬刚玉颗粒中 的一种、两种或三种为骨料,骨料所占的质量分数为55%~80%,基质所占质量分 数为20%~45%,基质中含有氧化铬绿、氧化铬细粉、Al2O3粉、氧化镁稳定的氧 化锆粉;所述氧化镁稳定的氧化锆粉其质量分数占所有组分质量的1%~10%;将骨 料在强制混碾机中加入结合剂后混合均匀,再向其中加入基质混合均匀后,经困料, 压制成生坯,干燥,1600~1800℃烧成;高铬砖坯体在烧制过程中当温度超过 1400℃,氧化镁从氧化锆中脱溶出来,形成m-ZrO2,使高铬砖具有良好的抗热震 性;同时,氧化镁与m-ZrO2周围的氧化铝发生反应形成镁铝尖晶石包裹在m-ZrO2周围,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阻碍煤渣与m-ZrO2接触,防止m-ZrO2随煤渣向高 铬砖内部渗透造成高铬砖抗渗透性下降。
所述的含氧化镁稳定的氧化锆,包括单独氧化镁稳定的氧化锆和氧化镁与其它 物质复合稳定的氧化锆;
所述的稳定氧化锆粉是指稳定化率在20%以上的稳定氧化锆;
所述的氧化锆粉其质量分数占所有组分质量的1%~10%;
所述的氧化锆粉粒度范围中位径D50为1μm~6μm。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高铬砖在使用过程中,m-ZrO2随煤渣向高铬砖内部迁 移的问题,与现有制品相比,本发明既利用了m-ZrO2可以提高高铬砖抗热震性的 特点,保留原有高铬砖良好的抗热震性,又解决了高铬砖在使用过程中m-ZrO2随 煤渣迁移造成高铬砖抗渗透性降低的问题,提高了其抗煤熔渣渗透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5mm铬刚玉颗粒为骨料,占总组分质量的55%,以320目氧 化铬绿、320目电熔氧化铬粉、320目Al2O3粉、粒度为1μm的氧化镁氧化钇复合 稳定氧化锆粉为基质,分别占总组分质量的20%、12%、12%、1%。其中氧化镁占 稳定氧化锆粉的质量分数为2%,氧化钇占稳定氧化锆粉的质量分数为1%,稳定 化率为21%。骨料外加3%磷酸二氢铝作结合剂,加入基质混合均匀,经困料后, 在摩擦压砖机上成型坯体,烘干后在高温窑中经1630℃烧成制成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6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