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红参中总皂苷、小极性皂苷和精氨酸双糖苷含量的炮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6906.2 | 申请日: | 200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莹;杜芹芹;邢俊鹏;宋凤瑞;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258 | 分类号: | A61K36/258;A61P37/04;A61P35/00;A61P39/00;A61P39/06;A61P31/12;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红参 皂苷 极性 精氨酸 双糖 含量 炮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红参中总皂苷、 小极性皂苷和精氨酸双糖苷含量的炮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 具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 轻身延年”之功效。鲜参洗净后直接干燥者称为“生晒参”,蒸制后 干燥者称为“红参”。其中白参药性偏凉,适用于气阴不足;红参性 质偏温,适用于气虚阳虚者,久服红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 抗辐射、抑制肿瘤、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
人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人参皂苷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活性成 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它的研究也是最深入和广泛的,目前为止 已发现了40多种人参皂苷。其中某些小极性人参皂苷在抗癌、抗氧 化、抗病毒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普通加工的红参中含量较 低。近年来,对人参非皂苷类成分的研究也很多。精氨酸双糖苷(AFG) 就是在红参加工过程中麦芽糖与精氨酸发生梅拉德反应而生成的有 重要生物活性的非皂苷类水溶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扩张血管及抑 制小肠麦芽糖酶活性等作用。实验证明,AFG只有在加热、酸性条 件下才能生成,并且无水环境有利于增加其含量。
传统的红参加工方法一般是将鲜参洗净直接放入锅或屉内,在 加热的过程中,人参直接接触水蒸汽,在这种情况下,人参皂苷容易 流失,产生较大损失(娄子恒,张立臣等.蒸参水浓缩物中人参皂苷的 含量测定.人参研究.2003,15(1):33);同时还易使麦芽糖和精氨 酸之间的梅拉德反应向反方向即AFG分解的方向进行,造成AFG产 率下降(郑毅男,孟祥颖等.红参中新化合物精氨酸苷的生成机理及生 成条件的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3):217-2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增加红参中总皂苷、小极性皂苷 和精氨酸双糖苷含量的炮制方法。该方法将鲜参洗净,放入密闭容器 内,然后放入蒸参箱中,经过升温、蒸制、烘干,即得本炮制方法加 工的红参。
本发明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过程中,蒸制温度、蒸制 时间对人参皂苷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梅拉德反应的进行都有一定的影 响。传统红参在蒸制的过程中有部分皂苷损失,并且含量较多的大极 性皂苷也不易转化为活性好的小极性皂苷;同时温和、多水的环境也 不利于AFG的生成。因此,在红参加工过程中,要不断改善红参加 工工艺,以减少红参总皂苷的损失,并尽量多地生成小极性皂苷和梅 拉德初级反应产物。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把鲜参清洗干净,密封后置于蒸参 箱的笼屉内,在100-120℃范围内蒸制1.5-9小时,当蒸制时间结束 时让人参在蒸参箱内自然冷却至60℃,然后取出放入烘箱中以50℃ 烘干4-5天,得到总皂苷、小极性皂苷和精氨酸双糖苷含量增加的红 参。
取一部分洗净的鲜参作为对照组直接放入上述的蒸参箱的笼屉 内,按相同的条件蒸制、烘干,得到的红参为传统方法得到的红参。
下面介绍分析检测方法;
样品溶液制备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红参和传统方法得到 的对照红参各1g粉末,加入30ml的甲醇,超声提取1小时,过滤; 将甲醇提取液蒸干,加入30ml水溶解,然后加入乙醚、氯仿等有机 溶剂脱脂3次,每次20-40分钟,静止分层,弃去有机层,合并水层 提取液,再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水层提取液3次,每次30-60分钟, 合并萃取液,蒸干,定容10ml,即得红参总皂苷提取物;
将甲醇提取之后的残渣加入30ml水,超声提取1小时,过滤,浓 缩提取液至5ml,得到含精氨酸双糖苷的红参水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6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