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的侧排气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7843.2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楠;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排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既能降低压缩机的高度又使焊接工艺容易的压缩机的侧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包括在壳体1的内部上侧安装有电机20,在电机20的下侧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有压缩机组件30。壳体1由中空的圆筒形筒体10、上盖12和下盖13等组成。电机20压入固定在筒体10的内圆周面上,它由定子21、转子22和压入固定在转子22的中心并传递旋转力的旋转曲轴23等组成。
压缩机组件30包括气缸31、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在气缸31的压缩空间C内部形成旋转曲轴23的偏心部23a,在偏心部23a的外侧、设置有靠偏心部23a能够自转及公转的滚动活塞35,一侧端与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线接触,并将气缸31的内圆周面和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形成的压缩空间C区划为吸入区和压缩区的叶轮(未图示)等结构。气缸31中还连通吸入区内的吸入管的吸入口(未图示),以及用于排出压缩区内压缩介质的排出口(未图示)。
此外,上部轴承32中设有排出口(未图示),其上侧连结固定有消音器34,用于降低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介质气体由压力差而产生的噪音。在密封壳体1的下部设有吸入管40,为使通过消音器34的介质气体排出到密封壳体1外部,在上盖12上设有排出管41。
如图2所示,为了降低压缩机的高度,将排气管41去掉,另在筒体10的侧面设置直排气管43。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密闭式压缩机中,当排出管41设置在上盖12上,排出管41通过上盖12直接插入到壳体1的内部,这种结构不仅使排出管41太长,铜的用量增多,同时也增加了压缩机的高度。当直排出管43设置在筒体10的侧面,则给筒体10和上盖12焊接工艺带来困难,在该部位焊枪难以进行焊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降低压缩机的高度又使焊接工艺容易的压缩机的侧排气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的侧排气结构,所述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由筒体、上盖和下盖等组成,在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压缩机组件,电机由定子、转子和曲轴等组成,压缩机组件由气缸、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等组成,在筒体的侧面设置有弯排气管。
为了使焊枪对筒体和上盖进行容易地焊接,弯排气管在筒体侧面的设置位置离上盖下端具有一定的距离。
弯排出管采用直角弯头,或者采用大于直角的弯头。
本发明由于在筒体的侧面设置有弯排出管,不但降低了压缩机的高度又使焊接工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排出管设置在上盖上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直排出管设置在筒体侧面的部分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有侧排气结构的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其中:1壳体 10筒体
12上盖 13下盖
20电机 21定子
22转子 23曲轴
23a偏心部 30压缩机组件
31气缸 32上轴承
33下轴承 34消音器
35活塞 40吸入管
41排出管 43直排出管
50弯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压缩机的侧排气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压缩机的侧排气结构,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内部上侧安装有电机20,在电机20的下侧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有压缩机组件30。壳体1由中空的圆筒形筒体10、上盖12和下盖13等组成。电机20压入固定在筒体10的内圆周面上,它由定子21、转子22和压入固定在转子22的中心并传递旋转力的旋转曲轴23等组成。
压缩机组件30包括气缸31、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在气缸31的压缩空间C内部形成旋转曲轴23的偏心部23a,在偏心部23a的外侧、设置有靠偏心部23a能够自转及公转的滚动活塞35,一侧端与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线接触,并将气缸31的内圆周面和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形成的压缩空间C区划为吸入区和压缩区的叶轮(未图示)等结构。气缸31中还连通吸入区内的吸入管的吸入口(未图示),以及用于排出压缩区内压缩介质的排出口(未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单体液压支柱
- 下一篇:一种煤矿巷道过断层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