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t-Mn合金纳米粒子及其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7967.0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义;任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莉丽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 mn 合金 纳米 粒子 及其 胶体 分散 体系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Pt-Mn合金纳米粒子及其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贵金属-过渡元素合金纳米粒子在低温燃料电池、纳米生物传感器、磁性记忆材料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由于Pt与过渡元素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差较大,其离子难于同时被还原。目前制备PtM(M为过渡元素)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一般要经过500℃以上的高温煅烧。例如:Venkataraman(J.Electrochem.Soc.,2003,150:A278-284)等金属无机盐为前体,在水溶液中以C2N2还原,产品经600℃氢气氛下煅烧1小时制得Pt-Ag-Ru、Pt-Au-Ru、Pt-Rh-Ru和Pt-Ru-W2C纳米合金;Kim等(Electrochimi.Acta,2000,45:4211-4217)分别以Cr(NO)3、MnCl2和CoCl2的水溶液浸渍到Pt/C上,在700-1000℃高温下氢气还原制备了PtCr/C、PtMn/C和PtCo/C纳米合金催化剂等。高温煅烧容易造成一次粒子团聚、颗粒尺寸和形貌难以控制、颗粒比表面减小和活性降低等问题。而尺寸不均匀的纳米粒子不能表现出纳米系统的优异性能。
东京大学的Lu等(Langmuir 2002,18,3226-3232)使用电沉积法,以TEM用铜网为工作电极,以HAuCl4和过渡金属硫酸盐水溶液为电介质溶液直接在TEM用铜网上制备了Au-Fe、Au-Mn、和Au-Co多颗粒聚集体的纳米合金。虽然电子衍射表明形成了均相合金,但合金粒子尺寸和形貌难以控制。
Sun等(Science,2000,287,1989-1991,J.Am.Chem.Soc.2006.128(22),7132 7133)以Pt(acac)2和Fe(CO)5为前体,以二元醇还原Pt(acac)2到Pt,Fe(CO)5高温分解得到Fe的方法制备了尺寸均匀的PtFe纳米粒子。但是Fe(CO)5是剧毒的金属羰基络合物,因此该方法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纳米粒子尺寸均匀、制备工艺简单、活性高、能耗低、合成中不涉及剧毒物质的Pt-Mn合金纳米粒子及其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Pt-Mn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配制体系A:体系A由高沸点有机试剂、合金前体和保护剂组成,其中合金前体的含量为26.7~40.0mmol/L,保护剂的含量为104~120mmol/L;
(2)配制体系B:体系B由体系A中相同的高沸点有机试剂和还原剂组成,还原剂的用量为体系A中合金前体的物质的量的1.2~5倍;
(3)在磁力搅拌和惰性气体保护下,将体系A升温至100~230℃时向体系A中注入体系B;
(4)继续升温至高沸点有机试剂的沸点以下,在沸点附近,并保持恒温15~30分钟后降温至室温;
(5)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醇,所加入的乙醇一般要求过量,乙醇的体积为8倍以上反应体系的体积。充分搅拌,离心沉降,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经反复洗涤后得到PtxMny合金纳米粒子粉体,纳米粒子粒径不大于10nm;
其中,x与y的比值为1∶1或3∶1或1∶3,所述高沸点有机试剂为二辛醚或二苯醚;所述合金前体为Pt(acac)2(乙酰丙酮合铂)和Mn(acac)2(乙酰丙酮合锰),所述还原剂为1,2-二羟基十六烷。
所述保护剂为油酸或油酸与油胺的混合物。在油酸与油胺的混合物中油酸与油胺的物质的量的比大于或等于1。
体系B最好为浓度为120mmol/L~500mmol/L的1,2-二羟基十六烷的二辛醚溶液或浓度为120mmol/L~500mmol/L的1,2-二羟基十六烷的二苯醚溶液。
一种Pt-Mn纳米合金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配制体系A:体系A由高沸点有机试剂、合金前体和保护剂组成,其中合金前体的含量为26.7~40.0mmol/L,保护剂的含量为104~120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7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