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力平衡式增能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8133.1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韩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冬青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力 平衡 式增能机 | ||
这是一种传动机械。
现有的传动机械都是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依据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阻力对支点平衡,即阻力的重心穿过支点。
实验过程:
首先对整个机构作静平衡。
图一实验说明了二力平衡状态下二力(两个阻力)同时作正功的方法以及 动力与阻力的关系。图一中,设输入卷筒2、阻力卷筒5、阻力卷筒6的直径均 为80mm,阻力卷筒5与支撑轴1的中心距和阻力卷筒6与支撑轴1的中心距均 为200mm,并设图中位置为0°位置。当两个阻力重物11、12分别悬挂在悬重 绳8、9上后便分别作用于阻力臂3和阻力臂4,并对支点(支撑轴1)产生互 为逆向的两个转矩。两个阻力臂的实际长度等于悬重绳与支点垂线的距离。阻 力臂3的实际长度为200+40=240mm,阻力臂4的实际长度为200-40=160mm。 当阻力重物11为1Kg,阻力重物12为1.5Kg时,两个阻力重物对支点平衡(1Kg ×240mm=1.5Kg×160mm)。
当机构旋转时,由于悬重绳是缠绕在卷筒上,所以两个阻力臂之比是在不断 变化的,也就是除0°位置外阻力对支点是不平衡的,也就是重心在作不断变化 的位移,这是结构性重心位移。当两个不等的阻力重物在支点两侧互换位置时, 又会出现一种重心位移,这是重力性重心位移。
解决重心位移问题间接观察两个阻力重物同时做正功的方法是在重心调整 盘7上每隔10°做一个轴承孔。轴承孔与支撑轴的中心距由以下两个方程式求 得:
1(200cosn°+40-x)=1.5(200cosn°-40+x)
1.5(200cosn°+40-x)=1(200cosn°-40+x)
上式为1Kg重物在支点左侧,下式为1.5Kg重物在支点左侧。输入卷筒2与 支撑轴1同轴心,与重心调整盘7可拆卸可固定。这样,每旋转10°顺序更换 重心调整盘上的一个轴承孔,就能使机构在重心接近支点的情况下作断续运转。 每更换一个轴承孔,还要对整个机构重新做一次静平衡。当机构旋转至180°时, 两个阻力重物上升了80×3.14÷2(mm)的路程。当机构旋转至360°时,两个 阻力重物上升了80×3.14(mm)的路程。在其它角度上,除作360°对比测量 外,其它方法不便测量。
在阻力对支点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也就是重心接近支点的情况下,在悬重 绳10上悬挂很小的动力重物13就能使两个较大的阻力重物11、12同时上升。 在重心与支点几乎重合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无用阻力,输出的阻力功是接近 于无限的(路程有限,力的大小接近于无限)。
因本发明能增加机械能,而机械能又能转变为电能、化学能等,所以本发 明可以取代天然能源,并且其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发明的实用型机械以液压传动式为例说明如下:
如图二所示,将阻力卷筒5、6改为齿轮,并从其左侧(悬重绳一侧)由其 自传驱动液压机构14、15,并由转臂中心轴16、转臂17和连杆18、19限定其 中心距及相对位置。转臂中心轴与支撑轴的中心距及相对位置等于阻力卷筒(齿 轮)与液压机构的中心距及相对位置。注意要点①,在运转过程中14与5、15 与6的相对位置必须保持不变。注意要点②,5、6承载的阻力必须是垂直于机 架底面的直线压力而不是转矩。此外,还要将最终端承载的阻力(一个)分解 为两个分力(11、12),再将这两个分力分别传至5、6。另外,最好不作大角度 运转,应选择0°位置附近(比如上下10°)作往复运动,并增设单向阀类机 构,再将脉冲式输出转换为连续式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冬青,未经韩冬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局部调光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捷的智能导游系统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