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8399.6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香龙;张炜;张卓;李琦颖;李香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H02J15/00;H02J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电解电容器 控制 模块 | ||
1、一种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该控制模块由四只相同参数的功率控制元件、四只相同参数的半导体二极管、四个相同参数的驱动控制电路构成的桥式变换电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四只功率控制元件(7)、(8)、(13)、(14)与四只半导体二极管(9)、(10)、(15)、(16)分别反极性连接,四个驱动控制电路(5)、(6)、(11)、(12)分别驱动四只功率控制元件(7)、(8)、(1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功率控制元件可采用半导体三极管、IGBT或VMOSFET、可控硅或门极关断可控硅;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方式有两种:利用主电路供给和单独供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当功率控制元件采用VMOSFET或IGBT时,应选用单独供给驱动电路电源方式AD1和A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考虑到功率元件的散热,封装壳(17)外部设有散热片(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无极性电解电容器控制模块的集成封装模式有两种:四引出线封装模式和六引出线封装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四引出线封装模式,其特征是:引出两条输入引线(1)、(2)和两条输出引线(3)、(4),输出引线(3)标(+)极,输出引线(4)标( )极。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六引出线封装模式,其特征是:封装时采用六条引出线即在四引出线封装模式基础上增加引线A和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3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光纤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集成式电能螺旋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