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69066.5 申请日: 2009-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1897752A 公开(公告)日: 2010-12-01
发明(设计)人: 李爱民;李长文 申请(专利权)人: 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537 分类号: A61K36/537;A61P39/06;A61P3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410 天津市北***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氧化、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要肩负家庭和工作的双重重担,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超负荷的体力、脑力劳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至于引起多种疾病。

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会产生多种疾病,而且与人体衰老及老年人的多发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免疫功能具有增龄性变化,即年龄增大,其免疫功能下降或紊乱,结果胸腺萎缩,T细胞损耗,从而导致机体衰老,寿命缩短。而中药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近十多年来,化学家们已从扶正固本等补益类中药中得到了多种化合物,不但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证实了确实具有很强的免疫活性。因此寻找具有良好免疫调节作用,以预防和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药物。

(1)丹参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药物之一,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近几十年来,用现代医学方法,结合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对丹参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大量新的认识和实验结果。从丹参中提取的化学成份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现已得到40种脂溶性化合物。其结构主要分为两类,即邻醌类和邻羟基对醌类,属于二萜醌类化合物。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首先对丹参水溶性成份进行系统研究,先后从丹参水溶性成份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经国内学者的共同努力,已经分离出丹参水溶性成份近20种。主要为丹酚酸类,目前结构明确的丹酚酸有13种,如: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这些化合物多具有酚酸性结构,如丹酚酸A为丹参素(水溶性各种成份的基本结构)与两分子咖啡酸结合而成;丹酚酸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则为两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迷迭香酸,由一分子丹参素和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等。我国药典2005版一部52页“丹参”项下规定:丹参日服用量为9-15克,安全食用剂量≤15g。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可显著抑制Fe2+-半胱氨酸引起的大鼠心、脑、肝等组织中线粒体和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还可明显抑制由Fe2+-Vc体系和Triton X-100引起的大鼠心、脑、肝、肾线粒体肿胀,推测其保护作用与抗氧化作用有关。丹参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对细胞因子、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免疫细胞的作用发挥对免疫应答的内调节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双向性。

(2)黄芪

黄芪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等功效。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其中黄芪甲苷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降压、镇痛、镇静等作用,对免疫器官也有影响。因此对黄芪药材及含黄芪(君药)的中成药的质量评价均以黄芪甲苷作为评价的指标,且文献报道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黄芪”项下规定:黄芪日服用量为9-30克,安全食用剂量≤30g。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诱生干扰素、提高干扰素抗病毒能力、提高细胞免疫、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进而杀灭病毒。黄芪不但能抗病毒,而且还可帮助修复病毒产生的损害。临床实践也证明黄芪对柯萨奇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疗效确切,且无有毒副作用报道。充分发掘黄芪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潜力,很多疾病的进展和迁延不愈都与病人自身免疫系统失衡-即免疫功能亢进或免疫力下降有关,而黄芪不但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其清除自由基、促进蛋白质合成、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轻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促进受损组织复原,可谓一药多效。所以,无论是将黄芪用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的治病,还是配合其他药物,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共同对抗疾病损害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3)三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