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闭型压缩机转子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9144.1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压缩机 转子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固定支架通过轴承使转子平稳旋转,从而使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减小,有效地防止漏磁通,提高电机效率的密闭型压缩机转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壳体1由中空的圆筒形筒体11、上盖12和下盖13等组成。在壳体1的内部上侧安装有电机20,在电机20的下侧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有压缩机组件30。电机20压入固定在筒体11的内圆周面上,它由定子21、转子22和压入固定在转子22的中心并传递旋转力的旋转曲轴23等组成。
压缩机组件30包括气缸31、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在气缸31的压缩空间C内部形成旋转曲轴23的偏心部23a,在偏心部23a的外侧、设置有靠偏心部23a能够自转及公转的滚动活塞35,一侧端与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线接触,并将气缸31的内圆周面和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形成的压缩空间C区划为吸入区和压缩区的挡板(未图示)等结构。气缸31中还连通吸入区内的吸入管的吸入口(未图示),以及用于排出压缩区内压缩介质的排出口(未图示)。
此外,上部轴承32中设有排出口(未图示),其上侧连结固定有消音器34,用于降低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介质气体由压力差而产生的噪音。在密封壳体1的下部设有吸入管50。
为使通过消音器34的介质气体排出到密封壳体1外部,在上盖12上设有排出管51,在上盖12上还设有连接电源线的电源接线柱52。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气隙T比较大,容易产生漏磁通,减弱了磁场强度,降低了压缩机的效率,而且振动和噪音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固定支架,使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减小,有效地防止漏磁通,提高电机效率的密闭型压缩机转子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闭型压缩机转子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由筒体、上盖和下盖等组成,在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压缩机组件,电机由定子、转子和曲轴等组成,压缩机组件由气缸、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等组成,在壳体的下部设有吸入管,在上盖的上部设置有排气管。
在上盖的下部和电机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上盖的内圆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由圆盘和在其下部的柱体组成,固定支架通过轴承与转子配合、并支撑转子旋转。
固定支架由圆盘和在其下部的柱体组成,固定支架通过轴承与转子配合、并支撑转子旋转。固定支架通过球轴承与转子配合、并支撑转子旋转。固定支架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转子配合、并支撑转子旋转。
圆盘的直径D的大小等于或者小于上盖的内径。转子的轴孔为异径孔,上端孔径较大与轴承的外径配合,下端孔径较小与曲轴配合。
本发明由于在上盖的下部和电机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使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t比现有技术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D减小,有效地防止了漏磁通,增大了磁场强度,提高了电机效率;同时使转子和曲轴平稳运转,减小了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安装有本发明的转子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安装有本发明的转子连接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密闭型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子连接结构中的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其中:1壳体 11筒体
12上盖 13下盖
20电机 21定子
22转子 23曲轴
23a偏心部 30压缩机组件
31气缸 32上轴承
33下轴承 34消音器
35活塞 40电机
41转子 42曲轴
43固定支架 44轴承
45圆锥滚子轴承 46圆盘
47柱体 50吸入管
51排出管 52电源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转子的连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的零部件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采用同一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