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双面冷却平面高温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9440.1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连勇;陆国权;荆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5K7/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温国林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双面 冷却 平面 高温 逆变器 | ||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双面冷却平面高温逆变器,包括有主动开关芯片(1)和二极 管芯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开关芯片(1)和二极管芯片(2)并排设置于上 层覆铜陶瓷基板(3)和下层覆铜陶瓷基板(4)之间,所述的主动开关芯片(1)与上层 覆铜陶瓷基板(3)及下层覆铜陶瓷基板(4)之间的界面,以及二极管芯片(2)与上层 覆铜陶瓷基板(3)及下层覆铜陶瓷基板(4)之间的界面均是通过烧结银接头(5)而连 接,所述的主动开关芯片(1)、二极管芯片(2)、上层覆铜陶瓷基板(3)和下层覆铜 陶瓷基板(4)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密封材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双面冷却平面高温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的主动开关芯片(1)和二极管芯片(2)两者中相对薄的芯片下面设置金属垫片(7), 使主动开关芯片(1)和二极管芯片(2)两者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双面冷却平面高温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上层覆铜陶瓷基板(3)和下层覆铜陶瓷基板(4)均是表面镀镍/银的覆铜陶瓷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双面冷却平面高温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烧结银接头(5)是采用纳米银膏在空气中,无压力或低压力下实现低温烧结,获得 的高密度的银烧结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双面冷却平面高温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密封材料(6)为绝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4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