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浪涌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9604.0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巍巍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浪涌保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浪涌保护器,属于电子电气设备的浪涌防护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雷电等各种原因引发的线路浪涌是造成电气电子设备老化或损坏的重要原因,在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等金属线路上安装浪涌保护器是所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之一。在这一技术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浪涌保护器在保护设备的同时,其自身器件会逐渐劣化损坏或在过大的浪涌冲击下直接损坏,开关型器件则会产生续流,均严重影响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器件损坏造成短路的情况更为严重,此时应及时将其脱离线路,否则就会出现燃烧、开关跳闸、供电中断、信号传输故障等现象。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已有的技术方法,是在安装有浪涌保护器的线路上串联一个独立的断路器或熔断器,作为浪涌保护器的短路保护装置。这一方法存在着如下问题:在浪涌保护器线路上串联断路器或熔断器,占用空间大,连接线路繁多盘绕,线路感抗加大,,并使其响应时间变慢,线路两端残压升高,导致整体浪涌保护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浪涌保护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浪涌保护器,将熔芯(3)内置于浪涌保护器防雷模块(2)中,熔芯(3)与浪涌抑制器件(6)串联,两者通过电气连接件(5)连接,熔芯(3)在浪涌抑制器件(6)短路时断开,将发生短路的浪涌抑制器件(6)从线路中脱离出来;由于减少了连接线路长度和感抗,因此提高了整体防护性能;可以应用于电源、信号、控制等各种线路的保护。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型浪涌保护器主要由底座(1)和防雷模块(2)组成,防雷模块(2)中内置熔芯(3)和热脱扣装置(4),熔芯(3)通过防雷模块(2)的电气连接件(5)与浪涌抑制器件(6)串联连接。防雷模块(2)上可设有熔芯更换口(8)。防雷模块(2)上也可不设熔芯更换口(8)。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熔芯(3)内置于防雷模块(2)中,浪涌保护器无需再选用短路保护装置,减小了安装浪涌保护器所占用的空间,并且不需导线连接,可以减少导线电感量,加快了响应速度、降低了残压;因此,就有效解决了上述浪涌保护器故障时及时将其脱离线路连接的已有技术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熔芯(3)和热脱扣装置(4)内置于防雷模块(2)且带有熔芯更换口(8)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熔芯(3)和热脱扣装置(4)内置于防雷模块(2)没有熔芯更换口(8)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熔芯(3)内置于防雷模块(2)置于浪涌抑制器件(6)之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熔芯(3)内置于防雷模块(2)置于浪涌抑制器件(6)一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熔芯(3)内置于防雷模块(2)置于浪涌抑制器件(6)一侧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防雷模块,3、熔芯,4、热脱扣装置,5、电气连接件,6、浪涌抑制器件,7、固定机构,8、熔芯更换口,9、指示灯,10、指示窗。
实施例
实施例具体方案如下:
如附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防雷模块(2)中设置电气连接件(5),熔芯(3)和热脱扣装置(4)内置于防雷模块(2)中。熔芯(3)通过电气连接件(5)与浪涌抑制器件(6)串联连接。防雷模块(2)安装在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熔芯(3)在防雷模块(2)内的安装方式为卡接,防雷模块(2)内设置有熔芯(3)的固定机构(7),固定机构(7)在本实施例中是独立的固定件,安装于防雷模块(2)中。防雷模块(2)上设有熔芯更换口(8),可以将熔芯(3)取出更换。防雷模块(2)上设有指示灯(9)和指示窗(10),指示灯(9)显示熔芯(3)的状态,指示窗(9)显示热脱扣装置(4)的状态。熔芯(3)选用可以承受很大的浪涌冲击并能在微小短路电流情况下动作的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巍巍,未经孙巍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9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