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奶牛慢性乳房炎的中药灌注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0307.8 申请日: 2009-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2000217A 公开(公告)日: 2011-04-06
发明(设计)人: 夏雪林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6 分类号: A61K36/86;A61K9/08;A61P15/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300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奶牛 慢性 乳房 中药 灌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兽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奶牛慢性乳房炎的中药灌注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奶业节粮高效、市场潜力巨大,是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奶牛疾病却严重阻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奶牛乳房炎被列为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奶牛乳房炎不仅引起奶产量下降,而且严重影响乳的品质,甚至危害到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以奶牛慢性乳房炎尤为严重。据世界奶协统计,奶牛临床性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23%,慢性乳房炎发病率更高,可达48%。在我国奶牛乳房炎的流行也非常严重,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超过33%,严重地区超过50%,慢性乳房炎阳性率超过70%。临床型乳房炎常常造成牛奶产量下降、质量低劣和治疗、管理成本增加;严重者还会导致奶牛经济利用年限缩短,提前淘汰,我国因该病淘汰的奶牛占总淘汰率的9%~11%,每年因慢性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牛场、不同奶牛个体的病因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体感染。病原体感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有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国外报道多达80多种甚至130多种病原体可以引起乳房炎,国内已分离到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支原体、钩端螺旋体、腐败梭菌、魏氏梭菌等十几种。但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仍是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占50%以上,其次是大肠杆菌和念珠菌。这四种病原菌所致的乳房炎常年发生,其它病原菌所致的乳房炎多为散发或继发。

2、饲养管理不善。主要包括对临床型乳房炎患畜未能采取针对性治疗、未能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病牛、频繁更换挤奶员或突然改变挤奶方式、乳房及乳头外伤等,这些均易引发乳房炎。

3、环境卫生较差。由于气候原因,大多数奶牛为舍内饲养。牛舍不整洁,或运动场低洼不平,大量积蓄粪尿和泥泞,导致牛体不清洁;牛舍及运动场未定期消毒或不消毒;奶牛活动受到限制以及环境性病原菌在牛体外环境的繁殖等,都促进了乳房炎的发生。

4、挤奶因素。如挤奶工具未定期消毒或不消毒;挤奶前清洗乳房的水不洁,挤奶后不用消毒液浸泡乳头;病牛与健康牛共用一套挤奶工具;挤奶机质量不佳或维修不及时,真空压不稳损伤乳头;挤完奶后不能自动脱杯,或不及时取下造成空拍;机器挤奶不完全,不进行人工补挤等都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大约有5%的乳房炎是挤奶因素造成的。

5、干奶不合理。如干奶时未进行药物防治;高产奶牛自然干奶时未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未限制饮水等,均可导致干奶期和下一个泌乳初期乳房炎的发生。

6、气候变化。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加,降雨量增加均可导致乳房炎发病率的增加,广东等南方地区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药物为抗生素,但存在耐药性日益严重、疗效不佳、易反复、弃奶期过长等问题,使抗生素应用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在国外,近年来一直寻求疫苗预防,但由于奶牛乳房炎病原种类多、血清型多,很难开发出能覆盖主要致病原的高效疫苗,虽然有一些已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但大多只局限于某一地区,保护率一般都低于60%,尤其不适合于我国养殖规模小的养殖模式。中药以无耐药性、无药残、毒性小、标本兼治等优势而成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极具潜力的一类药物。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奶牛慢性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灌注剂,该灌注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祛瘀、散瘀止痛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治疗奶牛慢性乳房炎的中药灌注剂,其特征在于该灌注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成分:紫花地丁1.5-2.5份,丹参0.5-1.5份,皂刺0.17-1.17份,金银花1.5-2.5g,诃子1.5-2.5份,红花0.16-1.16份,鸡血藤0.5-1.5份,王不留行0.5-1.5份,甘草0.17-1.17份。

以上所述的治疗奶牛慢性乳房炎的中药灌注剂,是通过下述技术路线实现的:

1、称量、净选:按处方量称好药材,把混入药材中的杂质除去,将拣选好的药材置洁净的容器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