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铜前体还原法制备负载型和非负载型Cu3P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0725.7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关庆鑫;张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5/08 | 分类号: | C01B25/08;B01J27/14;B01J29/76;B01J37/08;B01J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铜 还原法 制备 负载 cu sub | ||
1.一种Cu3P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硝酸铜在500℃空气气氛中焙烧2小时 得到氧化铜;在室温搅拌状态下,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将次磷酸钠溶解到去离子水中,之后将氧化铜加 入到溶液中浸渍1小时后将所得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得到前体;然后将前体粉末装入反应器内,在 静态的氮气保护气氛中热处理二十分钟以上;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即得到磷化铜;(2) 负载型磷化铜的制备过程需要两步浸渍来实现,首先将载体浸渍硝酸铜溶液,烘干后在500℃空气气氛 中焙烧2小时得到负载型氧化铜;然后将负载型氧化铜浸渍次磷酸钠溶液后烘干得到前体;其余步骤 与非负载型磷化铜的制备步骤相同;所述的化学计量关系为CuO∶NaH2PO2的摩尔比在1∶4.5~1∶5范围 内;所述的前体粉末热处理温度为300~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3P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铜是分析纯硝酸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3P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磷酸钠是分析纯次磷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3P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液的烘干温度为4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7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