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穗茎兼收玉米收割机割台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0834.9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5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军;朱学勇;刘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毕晟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天津华苑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收 玉米 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玉米收割机,尤其是一种穗茎兼收玉米 收割机割台。
背景技术
穗茎兼收是为了解决茎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和发展畜牧业的需求而提出 的,即在玉米果穗收获的同时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还田或不粉碎放铺。国外 玉米多为一年一季种植,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利用冬闲深耕入土肥田。在 我国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随着工业燃料的发展,昔日作为农村主要燃料 的秸秆成了田间焚烧污染空气的废物,而迅速发展的畜牧业又需要大量的饲 料。因此研制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收割机的割台是玉米收割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拨禾、切 碎、摘穗、传送的重要任务,在车辆上固装的其他装置,基本上是为割 台服务的。
我国的玉米种植有以下几个特点:1、种植地块小;2、玉米种植行 距不统一;3、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4、秸秆处理多样化需求。
通过调查,与本发明申请相近的文献也有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代表机型有4YZ-3型和4YZ-4型两种。其中4YZ-4型是根据国外公司的 玉米收获机原理设计而成,为4行自走式,带有玉米剥皮的功能;4YZ-3 型玉米收获机为带果箱的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也有 玉米收获机,可以进行摘穗-果穗剥皮-青贮联合作业,但该种结构依 然没有解决青储作业中夹杂在秸秆中的玉米籽粒,以及粉碎器捡起的整 个玉米粉碎;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秸秆还田,大都造成籽粒损失; 又由于机型庞大,对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的田间道路情况适应性差,价格 昂贵,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符。因此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设计要求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
综上,从目前的玉米收割机割台现状,在工作原理和结构上都没有 根本解决符合现有国情农艺条件的需求的玉米收割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穗茎兼收玉米收割机 割台,该割台设计科学合理,摘穗可靠,可对秸秆进行多样化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穗茎兼收玉米收割机割台,包括拨禾器总成、横向玉米输送皮带、 秸秆汇聚传输装置、秸杆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割台为上、下层割台结构, 上层割台由拨禾器总成、横向玉米输送皮带构成,拨禾器为前叉头形状,每 一拨禾器上均安装有防护板,拨禾器总成的后部连接横向玉米输送皮带;下 层割台为秸秆汇聚传输装置,由茎根割刀、秸杆传动带及搅笼构成,茎根割 刀固装在秸杆汇聚整理装置的秸杆传动带的前端,搅笼位于秸杆传动带的后 端,搅笼的后端连接秸杆输送器。
而且,在上层割台的横向玉米输送皮带的后部安装有一断茎去除辊。
而且,所述拨禾器总成由并排的拨禾器构成,在拨禾器内安装有相向转 动的拉茎辊。
而且,所述秸秆输送器的下底面为一活动的下底板。
而且,在秸秆汇聚整理装置上安装有一固装在车辆上的油缸,在秸秆汇 聚整理装置上安装有一拨禾器油缸,该拨禾器油缸的柱塞安装在拨禾器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割台对玉米穗实现了玉米自动摘穗、玉米穗自动输送,以及夹杂在 玉米秸秆中的被夹碎的玉米棒及脱落的玉米粒经秸秆粉碎装置收集,达到经 过收割机的玉米不会再丢掉,掉在地上的玉米不再被粉碎,由人工复收,真 正达到颗粒归仓,实现真实有效的玉米收割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2、本割台对秸秆可实现粉碎收集用作青储饲料,以及秸秆粉碎抛洒还田、 整秸秆不粉碎直接铺放等三种处理方式,真正实现了秸秆的处理多样化。
3、本发明既实现了玉米果穗收割,又实现了秸秆处理多样化的需求,整 体结构采用双层割台布置,上层具有摘穗切及割秸杆功能,下层秸秆输送功 能,秸秆粉碎装置可实现清粮及粉碎,更换切刀式粉碎器实现青储切削,秸 秆传送装置下底板打开实现秸秆铺放功能,这种结构玉米收割机实现了不丢 粮收割,同时实现了秸秆多样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车辆的连接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秸秆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拨禾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省略防护板);
图6为单一拨禾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毕晟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毕晟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真菌毒素的膜基质蛋白质芯片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空气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