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0849.5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5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高贤彪;赵秋;张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温室 栽培 雨水 调控 施肥 灌溉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
背景技术
国内有的地方严重缺水,例如天津市,农业灌溉供水量与需水量缺口很大。本地区日光温室面积逐年加大,大水大肥漫灌方式普遍,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农业生产,会加剧地面沉降及有关连带问题。因此充分蓄集本地区约600mm年降雨资源结合先进的滴灌技术将是当前解决水资源短缺、水肥浪费及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措施。肥料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物质基础。目前,大部分温室施用冲施肥,主要因其操作方便、省时、省工等特点。
虽然西北干旱地区集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温室滴灌这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目前尚无适合半干旱地区日光温室有效的利用雨水进行滴灌及冲施的系统或设施。为了在半干旱地区日光温室充分截留天然降雨,提高降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蓄积雨水、井水,优化水质,同时实现节水、节肥、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养分在土壤中的均匀分布及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迫切需要该技术领域的科技人员开发设计了一种适合上述地区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特别是有效解决上述地区存在的淡水资源短缺,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节约资源、效果显著的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其特征在于:该设施包括集水井、施肥池、贮水池、棚面集雨导流管、拦污网、路面集雨导流管、自来水管、布水管、导水管、投肥口、吸砂管、自来水控制阀门、滴灌主管、预制盖板;
所述贮水池一侧连接施肥池;所述与贮水池连接的施肥池外侧上部与其端面平行设有集水井,施肥池与集水井之间设有布水管,即施肥池通过设有的布水管与集水井联通;分别设有棚面集雨导流管、路面集雨导流管和自来水管与集水井联通,且集水井内设有拦污网,所述拦污网垂直设于集水井内,紧靠布水管,且与集水井底呈75~80°;所述自来水管上设有用于无雨施肥期和无雨灌溉期的自来水控制阀门;贮水池内另一侧分别设有吸砂管、滴灌主管,所述贮水池端面平行设置预制盖板;贮水池与施肥池通过设有的导水管联通,对应施肥池上方设有投肥口。
所述贮水池底部为坡形结构,坡度控制在5~10°。
所述吸砂管口距贮水池底部高度为管径的3~5倍。
所述滴灌主管距贮水池底为贮水池深的1/4~1/3。
所述贮水池与施肥池容积比为6∶1~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设施可缓解日光温室用水资源的紧张,高效集蓄雨水、优化水源,提高水肥耦合和水肥利用效率,保证作物持续高产,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效果非常显著;建设投资少,运行稳定,操作简便,且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施结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集水井,2施肥池,3贮水池,4棚面集雨导流管,5拦污网,6路面集雨导流管,7自来水管,8布水管,9导水管,10投肥口,11吸砂管,12自来水控制阀门,13滴灌主管,14预制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温室栽培的集雨水调控施肥灌溉设施,该设施包括集水井1、施肥池2、贮水池3、棚面集雨导流管4、拦污网5、路面集雨导流管6、自来水管7、布水管8、导水管9、投肥口10、吸砂管11、自来水控制阀门12,滴灌主管13、预制盖板14;其中所述贮水池3一侧连接施肥池2;所述与贮水池3连接的施肥池2外侧上部与其端面平行设有集水井1,施肥池2与集水井1之间设有布水管8,即施肥池2通过设有的布水管8与集水井1联通;分别设有棚面集雨导流管4、路面集雨导流管6和自来水管7与集水井1联通,且集水井1内设有拦污网5,所述拦污网5垂直设于集水井1内,紧靠布水管8,且与集水井1底呈75-80°;所述自来水管7上设有用于无雨施肥期和无雨灌溉期的自来水控制阀门12;贮水池3内另一侧分别设有吸砂管11、滴灌主管13,所述贮水池3端面平行设置预制盖板14;贮水池3与施肥池2通过设有的导水管9联通,对应施肥池2上方设有投肥口10。
所述贮水池3底部为坡形结构,坡度控制在5~10°为宜。
所述吸砂管11口距池底高度为管径的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8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大部件精确入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现可视电话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