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0928.6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1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生雨;阴程飞;李平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26 | 分类号: | E04H7/2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08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塔料仓斜壁 双曲面 混凝土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煤塔是每个焦化厂的必备设施,为了顺畅出煤和减轻自重,煤塔料仓斜壁通常设计为双曲面陶粒素混凝土结构,在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在陶粒素混凝土内埋设有风力振煤管,并在双曲面表面敷设一层耐磨板材。现有的施工工艺步骤为:(1)搭建煤塔料仓斜粱;(2)模板支护;(3)在模板上打孔安装风力振煤管;(4)浇注陶粒素混凝土;(5)安装一层耐磨板材,整个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虽然该施工工艺能够完成整个工艺要求,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难以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由于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较高,双曲面模板支设难度较大,很难保证陶粒素混凝土浇注后的曲面精度和混凝土质量,影响后续耐磨板材的安装精度,降低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2、风力振煤管埋设难度大:风力振煤管的一般允许偏差是2mm,在模板上打孔安装风力振煤管后由于浇注陶粒素混凝土,模板容易位移,致使风力振煤管很容易移到允许的偏差之外,影响生产过程中的出煤效果;3、耐磨板材容易松脱:耐磨板材是通过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陶粒混凝土上,由于陶粒混凝土的特性,膨胀螺栓难以固定的很牢固,并极易在使用过程不间断的震动影响下松脱;4、施工难度大:由于陶粒混凝土是在搭建煤塔料仓斜粱主体结构完工之后浇筑,浇筑下料口在地面以上30m的进煤口,进煤口与最低的浇筑点有近20m的垂直距离,两者之间没有依托处,因此无论备料、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都有很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降低了整体结构的使用荷载,施工工艺步骤简单,混凝土浇注质量以及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施工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搭建煤塔料仓斜粱;
(2)紧贴煤塔料仓斜梁从上到下砌筑梯级式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过程中在相应的位置埋设风力振煤管;
(3)在梯级式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侧绑扎钢筋网片;
(4)按照梯级式加气混凝土砌块分梯级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双曲面混凝土结构;
(5)在双曲面混凝土结构外体上固装耐磨板材,整体施工完毕。
而且,所述的步骤(2)中在埋设风力振煤管的四周用砂浆填充密实。
而且,所述的步骤(4)中分梯级支模浇筑C15混凝土。
而且,所述的耐磨板材通过膨胀螺栓固装在双曲面混凝土结构外体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首先采用紧贴煤塔料仓斜梁从上到下梯级式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结构的使用荷载,增加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本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在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过程中相应的位置埋设风力振煤管,使风力振煤管埋设更加方便,而且易于保证风力振煤管的埋设精度,提高出煤效果。
3、本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梯级式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侧绑扎钢筋网片,有效增加浇注混凝土时的附着力,保障混凝土的顺利浇注,而且可提高固装耐磨板材的膨胀螺栓的稳定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松脱。
4、本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按照梯级式加气混凝土砌块分梯级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双曲面混凝土结构,有效保障混凝土双曲面的精度,每个梯级施工混凝土用量少,施工较方便,且易于保证浇注混凝土质量。
5、本发明降低了整体结构的使用荷载,施工工艺步骤简单,混凝土浇注质量以及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施工成本,是一种创新性较高的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煤塔料仓斜壁双曲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1)按照图纸要求搭建煤塔料仓斜粱结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0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栓启闭的驱动机构改良
- 下一篇:复合建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