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视远红外装置及其在近视等眼病治疗方面的新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1274.9 申请日: 2009-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1780311A 公开(公告)日: 2010-07-21
发明(设计)人: 丛繁滋;丛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丛繁滋
主分类号: A61N5/06 分类号: A61N5/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18 黑龙江省哈尔***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目视 红外 装置 及其 近视 眼病 治疗 方面 用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目视远红外装置及其在近视等眼病治疗方面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通过对远红外发生装置所发出远红外线的直视,透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将远红外的能量直接传入眼底,利用远红外的特性,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疏通眼底血管,改善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血液循环,为包括眼底病在内的近视等眼病的彻底治愈提供必要条件;完成目视远红外装置在近视等眼病治疗及辅助治疗方面的新用途;

其中,

所述的目视远红外装置包括:

(1)近视等眼病治疗仪;

(2)与长时间用眼和专注用眼相关的环境、装置等,

例如:

a眼镜;

b书、本、报纸、视力表、视锐度训练图;

c电视、电脑、游戏机;

d灯;

e餐具、盛水容器;

(3)使用时具有暗室效应的凹模蜡疗、外凸眼罩、单通远红外望远镜;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包括:近视、弱视、斜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眼震颤,及由于脉络膜、视网膜血流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眼底疾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远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所发出远红外线可以分为无外加热源远红外线和有热源远红外线两种;其中:

(1)无外加热源目视远红外装置的远红外线,可通过承载物中加入少量的纳米远红外发生材料产生,也可在原有电路板上或人眼直视面板上黏附纳米远红外附着物产生,或由纳米远红外纺织品产生;

可用于:近视等眼病治疗仪、眼镜、书、本、报纸、视力表、视锐度训练图、电视、电脑、游戏机、外凸眼罩、单通远红外望远镜;

(2)有热源目视远红外装置的远红外线,可通过承载发热物体的器皿中加入少量的纳米远红外发生材料产生、或通过加有纳米远红外发生材料的被加热的蜡泥完成;也可以通过普通电远红外发生装置发生,更优选的是通过碳素纤维发热体完成;

可用于:近视等眼病治疗仪、眼镜、视力表、视锐度训练图、灯、餐具、盛水容器、凹模蜡疗、外凸眼罩、单通远红外望远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视,其特征在于,对目视远红外装置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直视可分为明室、暗室、有热、常温四种,

其中,

(1)明室、常温,对目视远红外装置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直视可在不排斥偶尔闭眼的前提下完成,通过直视可透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将远红外的能量直接传入眼底;

可用于:眼镜、书、本、报纸、视力表、视锐度训练图、电视、电脑、游戏机;

(2)有热,对目视远红外装置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直视可通过闭眼与睁眼相互切换的方式完成,闭眼时用眼睑感受温度、感受远红外的能量;睁眼时透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将远红外的能量直接传入眼底;

可用于:眼镜、视力表、视锐度训练图、灯、餐具、盛水容器、近视等眼病治疗仪、凹模蜡疗、外凸眼罩、单通远红外望远镜

(3)暗室,目视远红外装置使用时在眼前形成暗室远红外发生源以碰不到眼睫毛为最近距离,利用暗室效应可使瞳孔充分放大、睫状肌充分放松,同时可使更多的远红外线能够顺利地通过放大了的瞳孔直接辐射眼底;

可用于:近视等眼病治疗仪、凹模蜡疗、外凸眼罩、单通远红外望远镜。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目视远红外装置,其特征在于,有热源目视远红外装置的热源温度小于100℃,更优选的是小于80℃,最优选的是6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远红外装置在近视等眼病治疗方面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充分利用视觉通路上眼球的光学系统完全透光的特性,通过对远红外发生装置所发出远红外线的直视,透过眼球的光学系统将远红外的能量直接传入眼底,利用远红外的特性,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疏通眼底血管,改善睫状肌、瞳孔括约肌、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血液循环;

其中,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血液循环的改善,可确保屈光间质的透明,可迅速恢复睫状肌、瞳孔括约肌、晶状体、巩膜以往的弹性与功能,可迅速恢复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活力,可为近视、弱视、斜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白内障、眼震颤的彻底治愈提供必要条件;

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血液循环的改善,可使眼底应有的代谢迅速恢复正常,可使包括致炎物质在内的代谢产物通过静脉迅速离开眼球,迅速消除无菌炎症及眼底积液,恢复巩膜以往的弹性与功能,可为一切眼底疾病的彻底治愈提供必要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丛繁滋,未经丛繁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2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