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351.0 | 申请日: | 200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6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丹;刘国栋;李响;陆慧林;陈巨辉;王帅;白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50;B01J8/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旋干式 循环 流化床 脱硫 反应器 | ||
1.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所述脱硫反应器包括外筒(1)和内筒(2),所述外筒(1)的上端设有上端盖(1-1),所述内筒(2)为圆柱型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反应器还包括旋流器(3)和一~四个切向旋流排烟管(4),所述旋流器(3)由三~二十块旋流板(3-1)、中心轴(3-2)和壳体(3-3)组成,内筒(2)设置在外筒(1)内且内筒(2)的下端位于外筒(1)的下方,所述旋流器(3)设置在内筒(2)的上端;所述一~四个切向旋流排烟管(4)位于外筒(1)的下方,且一~四个切向旋流排烟管(4)沿切线方向均布设置在内筒(2)的外侧壁上,每个切向旋流排烟管(4)均与外筒(1)和内筒(2)之间的空腔连通,壳体(3-3)的上端与外筒(1)的内腔连通,壳体(3-3)的下端与内筒(2)连通,所述三~二十块旋流板(3-1)和中心轴(3-2)均位于壳体(3-3)内,所述三~二十块旋流板(3-1)均布设置在中心轴(3-2)的外表面上,每块旋流板(3-1)的一侧与中心轴(3-2)连接,另一侧与壳体(3-3)的内壁连接,所述旋流板(3-1)与中心轴(3-2)之间的夹角α为45~6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3-1)的数量为四~十八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3-1)的数量为六~十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3-1)的数量为八~十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3-1)的数量为十~十二个。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反应器还包括工艺水雾化器(6),所述工艺水雾化器(6)设置在上端盖(1-1)的上方且与外筒(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直-下旋干式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反应器还包括吸收剂调节器(7),所述吸收剂调节器(7)设置在上端盖(1-1)的上方且与外筒(1)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3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