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幅度相位独立控制的相参杂波的产生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1717.4 申请日: 2009-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1526610A 公开(公告)日: 2009-09-09
发明(设计)人: 谢俊好;赵佳博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S7/41 分类号: G01S7/41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宏威
地址: 150001黑龙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幅度 相位 独立 控制 参杂 产生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雷达系统仿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幅度相位独立控制的相参杂波的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对目标进行探测时,雷达信号的散射是主要的物理现象,它包括目标信号和杂波两个方面。对于一种给定的物体,根据雷达的功能不同,它的散射信号可以属于目标信号,也可以属于杂波。地面上物体的散射信号对于防空雷达是杂波,对地面测绘雷达则是目标信号;云、雨回波对于气象雷达是目标信号,而对于其它雷达则是杂波。因此,我们常常将雷达在所处环境中接收到的不感兴趣的回波称作杂波。

早期雷达属于非相参雷达,其回波中的杂波为非相参杂波,这种非相参雷达仅用到回波信号的幅度信息,没有用到相位信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相参雷达开始被广泛应用,其杂波为相参雷达杂波。非相参杂波是检波后得到的非相参杂波幅度包络,不含相位信息,可以用实的随机过程来描述,而相参杂波含有相位信息,因此需要用相参随机过程来描述。对于雷达视频信号模拟来说,由于包含正交两路信号,因而所模拟的杂波必须是相参形式的雷达杂波。雷达杂波模拟的实质是产生一定相关函数和幅度的概率分布的相关随机过程。目前所用的统计模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这种方法应用在实杂波的仿真上,参见文献:LJames Marier,Jr.“Correlated K-Distributed Clutter Generation for Radar Detectionand Track”,IEEE Transation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1995,pp598-580(雷达检测与跟踪中相关K分布杂波的产生)。对于相参相参杂波的仿真方面,目前的方法只是在幅度序列上直接附加一个均匀的相位,参见文献:E.Conte,M.Longo,“On a coherent model for log-normal clutter”.IEE Proc.F,1987,134,(2),pp 198-200(对数正态分布相参模型),这种方法得到的相参相参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当相位不为常值时结果不准确。有的是经过了复杂的非线性变换,参见文献:Gang Li,Kai-Bor Yu.“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coherent Weibull clutter”IEE PROCEEDINGS,Vol.136,Pt.F,No.1,FEBRUARY1989,pp2-12.(相参韦伯尔分布杂波的建模与仿真),此方法变换复杂,计算量大,且不适用于像K分布这样变换复杂,输入输出自相关函数关系式复杂的分布。

(二).球不变随机过程法,参见文献E.Conte,and M.Longo,“Characterisationof radar clutter as a spherically invariant random process”.IEE Proc.F,1987,134,(2),pp191-197(以球不变法产生雷达杂波特性),所述方法产生相参杂波的相关函数仅是近似,并不准确,只能产生出概率密度函数形式为瑞利分布簇的序列,不能产生出对数正态分布序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利用非高斯相参杂波模拟方法产生杂波过程中计算量大及产生的杂波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幅度相位独立控制的相参杂波的产生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幅度相位独立控制的相参杂波的产生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相参杂波u+jv表示成Ae,其中A为幅度,φ为相位,幅度A与e是独立的;

第二步:根据预先给定幅度A的自相关函数rA(k),以非相参的杂波产生方法产生概率密度函数fA(a)的幅度序列A;

第三步:根据给定的相参杂波的自相关函数ruu(k)-jruv(k)和第二步给定的幅度的自相关函数rA(k),计算e的自相关函数rcc(k)-jrcs(k),并根据推导出的相位输入输出自相关函数的关系式,用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产生序列e=c+j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