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豆粕型虹鳟幼鱼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720.6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3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虹;王春明;范兆廷;韩英;王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哈科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 娅 |
地址: | 15003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粕 虹鳟 幼鱼 配合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虹鳟鱼饲料,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合于虹鳟幼鱼养殖的豆粕型配合饲料。
(二)背景技术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Sndsed山麓溪流中,1874年移养池塘,现已成为世界性广泛养殖品种。虹鳟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回顾世界养鳟事业的发展历史,期间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使用鲜湿饲料,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对虹鳟营养学的研究逐渐深化,由此实现了虹鳟配合颗粒饲料的工业化生产,使养鳟饲料有了一个重大突破,从而将世界养鳟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虹鳟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在虹鳟鱼配合饲料中,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在40%以上,并且一般以鱼粉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近年来,受全球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影响,世界鱼粉产量逐年下降,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鱼粉的消费量日益加大。目前,由于鱼粉的短缺现象导致鱼粉价格飞速上涨,如不尽快采取措施,世界鱼粉生产将无力支撑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而寻求替代鱼粉的途径是动物营养研究领域和饲料加工企业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国内外的优质虹鳟鱼饲料中,鱼粉、虾粉等动物蛋白含量大约在40%-50%左右,饲料成本大约在10-12元/kg左右,饲喂该种饲料明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饲料成本较高,养殖经济效益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饲料中磷的含量过高,大量未被鱼体吸收利用的磷排到外环境中,造成养殖水体磷的浓度显著升高,总磷可达到0.31mg/L,活性磷可达0.25mg/L,超过国家渔业水质评价标准(0.1mg/L),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磷在水体中不断的积累,势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鉴于上述原因,国内的一些虹鳟鱼饲料生产企业虽然在饲料配方中采用了廉价的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虹鳟鱼的生产性能不够理想,需要添加无机磷源满足磷的营养需求问题,养殖水体磷的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鱼粉蛋白的添加量一般仍保持在25%以上。因此,积极探索利用合适的蛋白源替代鱼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研制新型环保高效饲料配方,以降低饲料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是提高虹鳟养殖经济、生态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降低鱼粉用量,解决鱼粉资源短缺问题,减少无机磷源的添加,降低养殖水体磷污染;又适合虹鳟幼鱼期消化生理特点的豆粕型虹鳟幼鱼配合饲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每100kg豆粕型虹鳟幼鱼配合饲料由蒸气鱼粉6-12kg、膨化豆粕50-60kg、玉米蛋白粉10-15kg、啤酒酵母3-5kg、鱿鱼膏0.5-1.0kg、甜菜碱0.5-1.0kg、面粉2-6kg、大豆磷脂1.5-2.5kg、鱼油5-6kg、豆油5-6kg、蛋氨酸0.3-0.5kg、赖氨酸0.1-0.3kg、氯化胆碱0.3-0.5kg、复合维生素0.5-1.0kg、复合矿物盐0.5-1.0kg和水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豆粕型虹鳟幼鱼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豆粕型虹鳟幼鱼配合饲料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制作的:按照蒸气鱼粉6-12kg、膨化豆粕50-60kg、玉米蛋白粉10-15kg、啤酒酵母3-5kg、鱿鱼膏0.5-1.0kg、甜菜碱0.5-1.0kg、面粉2-6kg、大豆磷脂1.5-2.5kg、鱼油5-6kg、豆油5-6kg、蛋氨酸0.3-0.5kg、赖氨酸0.1-0.3kg、氯化胆碱0.3-0.5kg、复合维生素0.5-1.0kg和复合矿物盐0.5-1.0kg的比例备好饲料原料,将固体饲料原料粉碎过60目筛后,将膨化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用植酸酶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充分混合,再与液体饲料原料鱼油、豆油和水混合均匀后,挤压制粒,生产出粒径在2-3mm的豆粕型虹鳟幼鱼配合饲料1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