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930.5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冯明;周玉;贾德昌;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91 | 分类号: | C04B35/491;C04B35/472;C04B35/6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荣 玲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诱导 织构铁电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按照重量份数比将1.6~2份的硝酸镧、1~1.2份的乙酸镍和10~30份的乙二醇甲醚混合,然后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即得到LaNiO3缓冲层溶胶;二、将LaNiO3缓冲层溶胶滴加到基片上,以1000~2000r/min旋涂5~15s,再以3500~4500r/min旋涂15~25s后在300~450℃条件保温4~5min,然后在600~800℃条件下退火5~15min,冷却至室温即为缓冲层薄膜;三、将铁电氧化物溶胶滴加到缓冲层薄膜上,以1000~2000r/min旋涂5~15s,再以3500~4500r/min旋涂15~25s后在300~450℃条件保温4~5min,然后在600~800℃条件下退火5~15min,冷却至室温即为铁电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将1.7~1.9份的硝酸镧、1.05~1.15份的乙酸镍和15~25份的乙二醇甲醚混合,然后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即得到LaNiO3溶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将1.8份的硝酸镧、1.2份的乙酸镍和20份的乙二醇甲醚混合,然后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即得到LaNiO3溶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基片为SiO2/Si或Pt/Ti/SiO2/S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缓冲层在基片上的厚度为40~3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缓冲层溶胶滴加到基片上,以1500r/min旋涂10s,再以4000r/min旋涂20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铁电薄膜溶胶为Pb(ZrxTi(1-x))O3铁电薄膜溶胶或(1-x)Pb(Mg1/3Nb2/3)-xPbTiO3铁电薄膜溶胶;Pb(ZrxTi(1-x))O3中0<x<1,(1-x)Pb(Mg1/3Nb2/3)-xPbTiO3中0<x<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1-x)Pb(Mg1/3Nb2/3)-xPbTiO3铁电薄膜溶胶的制备方法:一、依照化学式(1-x)Pb(Mg1/3Nb2/3)-xPbTiO3按1∶1/3-1/3x∶2/3-2/3x∶x的摩尔比分别称取醋酸铅、乙酸镁、乙醇铌和钛酸四丁酯,其中0<x<1;二、按以下比例向3.5g醋酸铅中加入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然后室温搅拌10~30min,得溶液A;其中冰乙酸体积为1.8~2.5mL,乙二醇甲醚的体积为9.0~11.0mL;三、按以下比例向0.4g的乙酸镁和3.5g乙醇铌混合物中加入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然后在60~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60min,得溶液B;其中冰乙酸体积为1.8~2.5mL,乙二醇甲醚的体积为9.0~11.0mL;四、按以下比例向步骤三的混合物中加入钛酸四丁酯,然后在60~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60min,得到C溶液,其中钛酸四丁酯的质量为0.9g;五、按以下比例向A溶液和C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乙酰丙酮,然后室温搅拌10~30min,即得到(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其中乙酰丙酮的质量为0.5~1.2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层诱导织构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x=0.2~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9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