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2265.1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才英;姜大伟;向海旺;张庆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C09K2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4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氰酸 磷酸酯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膨胀型阻燃剂(IFR)由于具有膨胀产生多孔泡沫层的特性,故已广泛应 用在对木材、塑料等易燃基材的保护,亦可用于钢材的保护,防止钢材由于受 热和火焰的作用而导致其强度减弱。最初在膨胀型涂料IFR中是防火漆,然而, 近来它已作为阻燃剂广泛用于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防火阻燃。但是目前,现有 膨胀型阻燃剂大多是将含有碳源、酸源和发泡源3种组分化合物混合而成,这 种混合物难免会带来材料中各组分分布不均,导致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明显 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膨胀型阻燃剂的存在各组分分布不均,导致机械 性能、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合成方法。
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合成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一、在装有回流冷凝器、 温度计、搅拌器的干燥的四口瓶中将1~30g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二酰氯溶于 100~1100mL的无水极性溶剂中,然后从室温加热至49~52℃,得澄清溶液 A;二、将0.43~12.9g的氰尿酸加入到澄清溶液A中,然后继续加热至55~ 58℃,再加入1.1~33mL的三乙胺并保持55~58℃的温度回流、反应6~9h, 得溶液B;三、将溶液B中无水极性溶剂蒸馏掉,然后依次采用冷水、无水乙 醇和二氯甲烷洗涤,而后在温度为60~100℃的条件下真空干燥,得三聚氰酸 螺环磷酸酯;其中步骤一中无水极性溶剂为丙酮;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化学 结构式为:
其中n=3~5的整数。
本发明合成的膨胀型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阻燃剂将碳源(季戊四醇)、酸 源(磷酸)、发泡源(氰尿酸)等3种组分制备成一个大分子中,解决了阻燃材 料中各组分分布不均问题,同时,本发明得到的大分子的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 阻燃剂,将有利于提高高分子基体材料的相容性,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也将不 会下降。
本发明合成一种“三位一体”的膨胀阻燃剂,它是一种新结构的化合物, 它具有较好的膨胀阻燃性;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合成,成本低廉,可大规 模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 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合成方法按以下步骤 实施:一、在装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搅拌器的干燥的四口瓶中将1~30g 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二酰氯溶于100~1100mL的无水极性溶剂中,然后从室温 加热至49~52℃,得澄清溶液A;二、将0.43~12.9g的氰尿酸加入到澄清溶 液A中,然后继续加热至55~58℃,再加入1.1~33mL的三乙胺并保持55~ 58℃的温度回流、反应6~9h,得溶液B;三、将溶液B中无水极性溶剂蒸馏 掉,然后依次采用冷水、无水乙醇和二氯甲烷洗涤,而后在温度为60~100℃ 的条件下真空干燥,得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其中步骤一中无水极性溶剂为丙 酮;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n=3~5的整数。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原材料均在市场购得。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为白色固体。
本实施方式合成三聚氰酸螺环磷酸酯的方法按以下反应方程式进行:
其中n=3~5的整数。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是步骤一中将2~ 20g的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二酰氯溶于200~800mL的无水极性溶剂中。其它步 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是步骤一中将15g 的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二酰氯溶于600mL的无水极性溶剂中。其它步骤及参数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的不同是步骤一中从 室温加热至5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至50℃的目的是使季戊四醇双磷酸酯二酰氯完全溶 解。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的不同是步骤一中从 室温加热至5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2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