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容积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015.X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华;马彬;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 初期 雨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弃流装置容积为所有初期雨水体积,导致装置容积过大;另一种装置容积虽然很小,但构造复杂、成本高。其次弃流装置需在降雨停止后手动操作排放初期雨水。由于初期雨水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初期雨水中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装置极易堵塞。并且无冲洗措施,杂质易淤积,不利于装置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雨水弃流装置容积过大、降雨停止后手动操作排放初期雨水、装置极易堵塞、无冲洗措施,杂质易淤积,不利于装置正常使用及小容积装置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半容积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弃流装置包括雨水进水管、分流板、浮筒、胶盖、胶盖支座、雨水排出管、吊线、支杆、浮球阀、集水板、雨水收集利用管、滤网、溢流堰、箱体和常闭浮筒阀,所述箱体内设有雨水分流室、雨水弃流室和雨水利用室,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右侧壁、上端面和下端面依次分别定义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箱体的第一端面上设有雨水进水管,所述雨水进水管与雨水分流室相通,所述雨水分流室由第一侧壁、分流板、滤网和溢流堰围成,所述分流板设在箱体的第一侧壁上,所述分流板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滤网的一端与第一端面固接,另一端与溢流堰的上端面固接,所述溢流堰与分流板形成雨水分流出口,所述雨水分流出口处装有浮球阀,所述雨水利用室由滤网、溢流堰、集水板和第一端面围成,所述集水板的一端固定在溢流堰上,所述集水板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雨水收集利用管,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管与雨水利用室连通,所述雨水弃流室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二端面、分流板、溢流堰和集水板围成,所述雨水弃流室内装有常闭浮筒阀,所述常闭浮筒阀由浮筒、胶盖、胶盖支座、吊线和支杆构成,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在第二端面上,所述浮筒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支杆的上端穿过通孔并与浮筒滑动连接,所述浮筒的底部通过吊线与胶盖的一端连接,所述胶盖上设有泄空口,所述箱体的第二端面上设有雨水排出管,所述雨水排出管7与雨水弃流室连通,所述胶盖的另一端固定在雨水排出管与雨水弃流室的连通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雨水进水管和雨水排出管同轴,与雨水立管同径,故可直接安插在室内(外)雨水排水立管上,只须再增设一条雨水利用管及相关雨水处理设施即可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因此对已建的建筑或将建的建筑均适用,便于安装和使用。2.初期雨水在本装置的雨水弃流室内处于流动状态,不易造成颗粒杂质沉淀。3.弃流时,初期雨水在本装置的雨水弃流室内进水与出水为动态平衡,与传统的容积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相比,本发明装置容积仅为调蓄暂储容积,大大减小装置体积,从而节省了材料。4.本发明有效分离初期雨水,收集到较洁净的雨水;雨水分流室的室底设计成一定坡度坡向出口,而且出口底与室底边缘相平,便于初期雨水的排放以及后期对该室的冲洗。5.本装置为自动控制弃流,无需人员手动操作,便于管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装置均为机械构造、无需用电、安全、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游牧帐篷
- 下一篇: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