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的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3022.X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20 | 分类号: | C01B33/20;C09K8/58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31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磷酸盐 低聚物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采油用的新的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具体地 说涉及用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替代现三元复合驱ASP体系中的强碱 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油田的开采继聚合物驱后,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该技术已成为原油持续稳产的主 要接替采油技术。三元复合驱是由碱、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组成, 各组分按一定的比例而制成驱油体系,简称ASP。从已经使用的三元 复合驱的油田矿场的结果来看,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以上,其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但是,在矿场也同时发现,由于采用高 浓度的强碱,各矿场不同程度出现了对底层的伤害、三元采出井结 垢、卡泵、杆断现象等问题。当前三元复合驱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的途径,就是采用无碱的或弱碱的三元驱油体系,同时体系应具有 缓蚀、阻垢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机硅磷酸盐低 聚物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由该方法制备的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适用于 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该驱油体系能与原油形成 10-3mN/m甚至10-5mN/m超低界面张力,可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缓 蚀率达到>80%、阻垢性能>50%,可有效地解决了强碱对地层的伤害、 设备的腐蚀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 列步骤:室温条件下,取10~50份的Na2SiO3溶于300~500份的水 中,搅拌20分钟,溶液澄清后,加入10~60份的Na3PO4搅拌60分 钟,溶液澄清后加入1~5份交联剂继续搅拌3~4小时,然后升温至 60~80℃,恒温8~12小时,蒸干溶剂得到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放 入高温炉中800~1000℃焙烧6~8小时,降至室温得到透明固体即 为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上述的原料按重量份计量。
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具有如下特点:
1、硅磷酸盐低分子聚合物在溶液中具有体积大、较强的络合能 力,可有效络合钙镁等高阶态阳离子;
2、多电荷的离子体,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好、稳定;
3、高电荷的离子,对高价态离子有很强的静电作用;
4、该产品部分水解,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上述方法制备的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将无 机硅磷酸盐低聚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配制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该 驱油体系包括以下几种组分: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5%~0.3%,
(2)聚合物0.1%~0.3%,
(3)无机硅磷酸盐低聚物0.3%~1.0%,
(4)余量为油田注入清水或污水,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
上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石油磺酸盐、石油羧酸盐、烷基苯磺 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聚合物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 胺分子量为300~5000万。
上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无机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与大庆地下 原油可以达到10-3~10-5mN/m的超低界面张力,可有效地驱替油层中 的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25%(00IP)以上。
本发明所述配方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在配方体系中加入聚 合物为水溶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300~5000万。它具有控制粘度的 作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在实际 应用,当油田是均质地层或低渗透油田时,就不需要加入聚合物,可 以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加入无机盐;对于中高渗透油田,可 以使用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盐,还可以进一步加入聚合物,都能够 达到最佳驱油效果。
本发明所述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中,表面活 性剂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表面活性剂,还可以进一步加入其他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组成新的 配方体系与地下原油能够达到10-3~10-5mN/m的超低界面张力,提高 原油采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0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