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体滑行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3172.0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邹劲;孙华伟;黄德波;史圣哲;王庆旭;马伟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10 | 分类号: | B63B1/10;B63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船舶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内河、湖泊及沿海的 三体滑行艇。
背景技术
常规滑行艇是最早研究的依靠水动力航行的艇,不少国家海军保持相当数量 的滑行艇,民用滑行艇则应用广泛,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性能船之一。常规滑行 艇滑行时只有部分艇底与水接触,阻力显著降低,但在波浪中冲击力较大,活动 海域受到较大限制。
尽管常规滑行艇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且制造方便、建造成本低,但常规滑 行艇由于稳定性和喷溅影响,较早产生“海豚现象”,使得其速度上限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常规滑行艇耐波性差,应用受风浪影响很大,多海况应用能力差,对人 员设备造成影响也很严重。
三体滑行艇是常规滑行艇、高速多体船和气膜减阻船的组合船型,在一定程 度上综合上述三种船型的长处,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性能较好地结合起来的 特殊船型使其具有优异的快速性、较高的稳性、出色的耐波性,利于总布置,因 而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江苏船舶》中刊登的“三体消波滑行艇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研究”的文章 中,根据高性能三体消波滑行艇试验资料和实艇设计经验,分析并阐述了三体消 波滑行艇的创新点及工作原理;总结归纳了独特几何形状、尺度对水动力性能的 影响;叙述了三体消波滑行艇的技术特点。该文章主要涉及的是一种三体消波滑 行艇的工作原理和水动力性能特点。与本发明的三体滑行艇采用纵向变曲率槽道 达到良好水动力性能有所区别。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3208958.5,名称为“三体消波滑行艇”的专利文件中公 开了一种用于内河、湖泊或沿海水域的水上滑行艇,由船体和甲板构成。船艏为 三体船型并经船舯逐渐过渡为船艉的异型单体船型,甲板近似长方形,其长宽比 小于或等于2;船舯之后的船体上还可设异型断阶。与单体或双体滑艇比较,本 实用新型消波性和操纵性好,甲板有效使用面积大,滑行阻力小,航速高,运行 经济。特别适于用作内河、湖泊或沿海水域的水上交通工具。该技术方案主要介 绍的是一个主船体和两个消波船体的三体船型。与本发明的三体滑行艇的艇型特 征和水动力性能方面有所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航速、多海况应用以及较小兴波与喷溅的 三体滑行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三体滑行艇由主船体及两个大小相同的辅助片体组成,辅助片体从 距船艏10%-25%船长处开始由纵向变曲率槽道对称连接在主船体两侧,主船体上 与纵向变曲率槽道相邻位置有一条引气槽。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主船体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4。
2、所述辅助片体的横剖面呈倒三角形或梯形,所述倒三角形或梯形的内侧 与外侧为斜面。
3、所述辅助片体的横剖面呈倒三角形或梯形并带有折角。
4、所述辅助片体从主船体艏部延出,片体底线为S形。
5、所述辅助片体从片体艏部到片体艉部与龙骨线垂向距离逐渐减小,静止 时两个辅助片体占整个艇体排水量的5%-20%。
6、所述纵向变曲率槽道的横剖图为圆弧形,纵剖图为S形。
本发明的三体滑行艇的特征在于船艏处只有一个主船体,辅助片体是从船艏 附近开始与主船体通过纵向变曲率槽道连接的高速型三体滑行艇。两个对称的辅 助片体是从船艏附近开始与主船体通过纵向变曲率槽道连接。两侧的辅助片体使 得三体滑行艇在静止和低速时获得更大的稳性;在高速滑行状态下,艇体产生的 兴波与喷溅被收入槽道内,空气经过纵向变曲率槽道的加速作用,在槽道中至上 而下逐渐形成空气层(或气膜)、气水混合物层以及喷溅水流层,空气层和气水 混合物能够有效的降低三体滑行艇高速滑行时的阻力,还具有缓冲、减震和减小 拍击的作用,相对于常规滑行艇较大幅度地拓宽了航行区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 值。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内河、湖泊、沿海以及常规艇所不能航行的恶劣海况 海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三体滑行艇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距船艏1/5船长的三体滑行艇横剖面示意图;
图3为距船艏2/5船长的三体滑行艇横剖面示意图;
图4为距船艏3/5船长的三体滑行艇横剖面示意图;
图5为距船艏4/5船长的三体滑行艇横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