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带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827.4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2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观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立观 |
主分类号: | B65G15/08 | 分类号: | B65G15/08;B65G15/60;B65G21/22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奇 |
地址: | 0560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管带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料输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带输送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普遍使用的管带输送机中,都是以托辊支承皮带,在托辊支撑架上把托辊布置成六边形,六边形托辊组将皮带约束成管状,皮带在托辊的支撑下由驱动装置驱动向前运动,从而完成物料的输送,这种通过六边形托辊组形成的管带输送机能够在封闭状态下输送物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物料对环境的污染,并极大地提高了物料输送效率,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有载输送过程中,容易引起皮带变形,造成托辊和输送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加快了输送皮带的磨损,提高了皮带驱动电机功率;二是在管带输送机设计安装过程中,由于输送带由托辊支承,整机设计安装要求较高,增大了整机制造难度,从而使整机造价过高;三是管带输送机中的非正常运行的托辊不容易被发现,维护修理困难;四是输送带作为管带输送机的主要部件,约占总机造价的30%左右,因为摩损严重,须定期更换,增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带输送机,解决了现有管带输送机中输送带磨损太快、托辊不易维护和生产成本偏高的一系列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带输送机,包括输送带1、输送带1的驱动与支撑装置和横断面为口字形的桁架梁2,在桁架梁2内的底架上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底轨3,在桁架梁2内的顶架上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顶轨4,在桁架梁2内的左侧架上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左侧轨6,在桁架梁2内的右侧架上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右侧轨5,左侧轨6和右侧轨5均分别设置有两组平行的上下双轨,在底轨3、左侧轨6的下轨和右侧轨5的下轨之间设置有能够行走的下支撑小车8,在顶轨4、左侧轨6的上轨和右侧轨5的上轨之间设置有上支撑小车7,上支撑小车7活动扣压在下支撑小车8上,被上下支撑小车约束为管状的输送带1从扣压在一起的上、下支撑小车组成的管状孔中穿过,在桁架梁2中间隔地设置有多组扣压在一起的上、下支撑小车;上支撑小车7的车体为凸形圆弧支撑板9,在该凸形圆弧支撑板9的顶部设置有两组上支撑小车支撑架10及上支撑小车上车轮11,在凸形圆弧支撑板9的左右两侧外部的对称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两组上支撑小车7的左支撑架13及上支撑小车左车轮12和两组上支撑小车7的右支撑架14及上支撑小车右车轮15,在凸形圆弧支撑板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平凸缘17,在两水平凸缘17上均设置有上防滑垫18,在凸形圆弧支撑板9的内侧设置有上胶垫16;下支撑小车8的车体为凹形圆弧支撑板19,在该凹形圆弧支撑板19的底部设置有两组下支撑小车支撑架20及下支撑小车下车轮21,在凹形圆弧支撑板19的左右两侧外部的对称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两组下支撑小车8的左支撑架22及下支撑小车左车轮23和两组下支撑小车8的右支撑架24及下支撑小车右车轮25,在凹形圆弧支撑板1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水平凸缘27,在两水平凸缘27上均设置有下防滑垫28,在凹形圆弧支撑板19的内侧设置有下胶垫26。
所述的凸形圆弧支撑板9和凹形圆弧支撑板19均为横断面为半圆形的钢板,扣压在一起组成圆形管。
所述的凸形圆弧支撑板9和凹形圆弧支撑板19均可设置为横端面为半椭圆形的钢板,扣压在一起组成椭圆形管。
在所述的桁架梁(2)的起始端和末端均设置有上支撑小车(7)和下支撑小车(8)的回送轨道,该回送轨道设置在回送架体上,并且两组桁架梁(2)的入口或出口处的底轨(3)、顶轨(4)、右侧轨(5)和左侧轨(6)分别相应地衔接组成循环轨道。
该圆管输送机的支承装置主要由多组支承小车对输送带进行约束并支撑,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胶垫与被约束为管状的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小车沿固定在桁架梁2上的轨道行走。同时下支撑小车8通过水平下凸缘27和其上的上防滑垫28与上支撑小车7的水平上凸缘17及其上的上防滑垫18的配合防止上、下支撑小车之间滑动脱离。在圆管输送机工作过程中,皮带通过桁架梁2的入口处形成管状输送之后的起始段和管带将要转变成普通带输送的圆管展开段,设置有支撑小车的回送轨道,并要在输送机运行之前,根据轨道长度,支承小车在轨道上的速度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支承小车的组数。
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现有管带输送机存在的运输皮带磨损过快的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带输送机的制造和生产运行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料输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支承小车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立观,未经郭立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8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灰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磷灰石基材
- 下一篇:高精度全自动印花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15-00 具有环形载荷输送表面的输送机,即带式或类似的连续构件,牵引力是由除相似形状的环形驱动元件外的装置传递的
B65G15-02 . 用于在圆弧形内输送
B65G15-04 . 载荷装在环形表面的下部滑道上
B65G15-06 . 有安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互相平行的环形表面的相反运动的部分
B65G15-08 . 载荷运送表面由凹形的或管状带构成,如构成槽形带
B65G15-10 . 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协同操作的有纵向平行轴线的,或许多平行元件的环形表面,如绳索限定的环形表面